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72例(76." />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96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759 日期:2025-06-2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观察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显效72例(76.7%),有效24例(23.3%),总有效率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结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亡原因,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月份至2011年1月96例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及评审方法,其中男性53例,女性43例,年龄为52岁至80岁,平均63岁,肺源性慢性心力衰竭39例,心血管源性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33例,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24例。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对因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洋地黄,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卡托普利,硝酸盐类及β-受体抑制剂如美托洛尔等。所有患者均服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的中药基本方为:党参、黄芪、茯苓、甘草、白术、川芎、红花。根据不同证型加减用药,还可使用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川芎注射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治疗2个月后复查临床参数及实验室指标。
  1.3疗效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局制定的疗效标准。⑴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达Ⅱ级以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⑵有效,心功能改善达Ⅲ级以上而未达心功能Ⅱ级,症状、体征及相关临床检查有所改善;⑶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及其他具体观察指标为:心率、血压、及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2 结果
  本组显效72例(76.7%),有效24例(23.3%),总有效率100%。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一定改善。在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服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出现持续性咳嗽,停用改种药物后咳嗽症状消失。2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出现持续性心动过缓而减少美托洛尔的剂量。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和各类疾病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慢性心力衰竭在人群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住院、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及血管扩张药物,但其不足点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和提高生存率⑴。在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过度的激活虽能对低下的心室功能起代偿作用,但同时又加重了对心肌的损害,加剧了心衰的恶化。大规模的临床实验⑵显示,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干预性研究,确立了β-受体抑制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地位。近10年来,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体验证实β-受体抑制剂不仅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还可降低死亡率34%至35%⑶。由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卡托普利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已非常明显。上述药物的治疗机理为: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减轻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害作用,减慢心率,降低氧耗量,增加储备,直接或间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血管紧张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中药党参、黄芪扶正补气,茯苓、甘草和营护阴,白术健脾合胃,川芎、红花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之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组9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100%。需要强调的是去除病因或对因治疗非常重要。通畅气道,纠正缺氧,控制心律失常⑷及对症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之中药的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作用对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陈濠珠 《心脏病学》〔M〕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44.
[2]柳韶真.董森侠.《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7.9 ⑴:32-33.
[3]江隆福,冯海明,陈玉峰.《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目标剂量探讨》[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 ⑽:604-606.
[4]李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6.3 ⑴:21.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