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临床护理路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742 日期:2025-06-21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医嘱护理,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予以全面护理,记录实验数据,观察两组患者在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满意度和医疗费用方面有无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但医疗费用未能有效降低。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 PTCA 临床护理路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with AMI patients after PTCA Methods Randomly piding qualified patients into the control group following regular order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 recording the data ,observing the difference on time in bed, the patient’s time in hospital, the medical cos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 the patient’s time in bed and time in hospital,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the medical cost is somehow the same.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with AMI patients after PTCA will develop the effect of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AMI PTCA Clinical Nursing Path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我国(AMI)的患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AMI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随着PTCA、静脉溶栓溶栓术加PTCA等手段的不断提高,对AMI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组在总结归纳以往护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的临床路径研究。本研究在对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内科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执行各项康复护理程序。观察时间为8周,随后与对照组进行康复效果的比较,旨在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梗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3月一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17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中男112例,女64例;年龄38岁~82岁,平均48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临床路径组(90例)和非临床路径组(8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血管、梗死部位和心功能方面比较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急诊科、心内科和ICU护士和医生组成临床路径小组,制订与临床路径相配套的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如流程图、纳入与排除标准、临床监控指标与评估指标、变异分析等,并由课题负责人随机分配参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医护人员。对照组86例病人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人院后立即进入ICU病房,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1]、静卧、吸氧、有效止痛镇静、静脉溶栓、心电血压监护,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病情等。实验组90例病人自患者家属签署急诊PCI手术同意书时开始纳入,按制定的护理路径进行主动护理,并记录两组指标,包括:a、卧床时间;b、住院天数;c、住院费用;d、并发症发生率;e、患者满意度。所有资料录入统计软件,利用统计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和满意度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但医疗费用未能有效降低(见表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见表2)
  表1 2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满意度的比较
  

转贴于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注:χ2 =8.85 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使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化流程来接受治疗及护理,以达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与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2]。1985年美国护士Karen Zander首次提出护理程序与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的概念,此后CNP在世界范围内各种疾病中得到推广,并逐渐显示出在降低单病种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AMI护理临床路径,我们取得以下成绩:(1)减少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现代护理不仅单纯指患者康复,而是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一个重要内容。有研究[3]证实,实施临床路径后,入院到实行PTCA的时间由108.0min缩短到91.5min(P&<0.01),表明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术前护理规范化和程序化,能够有效降低术前准备时间,从而挽救了更多濒临坏死的心肌。本研究中实验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实行CNP后可以积极促进患者PTCA术后康复,有效降低住院时间。(2)降低医疗费用。本研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住院平均费用减少512.6元,尽管费用下降不是很明显,但通过实施规范护理流程,可使药品和护理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相信随着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健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会带来更大的收益。(3)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规范化临床护理程序的实施体现了医护人员专业的临床素质,更易赢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易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本例中患者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4)促进医护合作,提高工作效率。CNP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由医生、护士及患者合作,将以往个人的、经验性的护理程序固化为临床护理路径,使服务对象由入院到出院都能够受到有效、有序的照顾,使团队的工作高效有序、整齐划一,保证了医疗安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体会到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是一个多学科、多中心、医护通力合作的过程。高效的CNP改变了传统护理过程中散在、片面、目的不明确的缺点,使护理过程高效、有序、动态、可量化与控制。研究显示[4],临床护理路径在有效降低AMI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关的医疗费用,增进医患交流,增加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顺应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必定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30(12).
[2] 赖娟,蒋冬梅.21世纪我国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 现代护理, 2007, 13(10).
[3] Bestul MB,Mc Collum M,Stringer KA,et al.Impact of a critical pathway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quality indicators.Pharmacotherapy,2004,24(2):173-178.
[4] 曾影红,王磊,路悦霞,邹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19).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