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病例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45岁,III.烧伤面积&>50%,伴有吸人性损伤16例,全部病例均行气管切开,经过治疗及护理治愈18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2例。
2 护理干预体会
2.1有效的排痰,保持气道通畅
2.1.1 问题的提出:大面积烧伤伴有吸人性损伤的病人,支气管及肺泡内吸人大量有毒气体烟尘等,极易造成细支气管痉挛、肺泡水肿,咳嗽反射减弱,鼻、口腔粘膜及支气管内纤毛功能受损,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气道粘膜水肿易出血,病程第l~2周期间呼吸道坏死粘膜脱落,如何合理安排吸痰,有效地排出气道的烟尘及分泌物,防止气道堵塞,保持气道通畅是早期护理的重点问题之一。
2.1.2 护理干预依据:吸痰临床指征及实践方法,吸痰应通过评估,有指征证实需要时再操作,早期如病人能咳嗽,应鼓励病人自行咳嗽排痰或主动刺激病人咳嗽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为避免气道内产生较大的负压及尽可能减少PaO2下降,吸痰管的内径应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有报道表明采用较大直径的吸痰管时PaO2下降的更为明显。吸痰持续时间应小于10~15s,吸痰前给予一定形式的高浓度氧疗,可降低吸痰后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每轮吸痰最多吸2次,吸痰的时间加倍会导致PaO2下降幅度加倍,反复吸痰可导致心输出量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导致多种细菌进入气道深处。吸痰的临床指征:呼吸音粗糙,呼吸吸音拉长,吸痰的次数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按需吸痰,软硅胶吸痰管应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吸痰持续时间应小于10~15s,人工气道的充分湿化。
2.1.3 护理干预方法:笔者根据痰液性状,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呛咳症状,
生命体征等指标适时吸痰,吸痰管应用柔软的硅胶管,尤其是小儿,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吸痰管与气管内套管直径比为1:(2~3),在10~15s内(从吸痰管插入内套管开始吸引算起)准确吸出痰液,尽量避免深部长时间吸痰,如胸骨上窝听到呼噜声,痰液大多在大气道内,一般应及孔硅胶软管并用低负压吸引,延长每次吸痰间隔,如较粘稠分泌物,含水量较少,痰液联结紧密,容易一次吸尽,此时应选粗硅胶软管边吸边提旋转吸引,当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2% ~3 %时应及时吸痰。
2.1.4 护理干预后效果:正确掌握吸痰指征及方法技巧,本组病例在适时吸痰后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2.2气管切开处创面护理,感染的预防
2.2.1问题的提出: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的患者,死亡率为30%~50% ,其原因主要为喉头水肿、窒息及肺部并发症。在颈部创面上建立人工气道维持必要的呼吸是抢救病人的必要手段。气管垫的正确护理、感染的预防是防治肺部并发症的措施之一。
2.2.2 曹淑琴[1]等报道首选碘伏气管垫应用于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处创面护理,用碘伏制作的气管垫对创面刺激性小,能够保持局部创面的清洁湿润,减少含菌量,以防止套管周围创面感染有利于创面的修复。严格区分口腔、气管用吸痰管及消毒液,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2.2.3护理干预:用碘伏气管垫,气管垫8h更换1次,严重患者4h更换1次,严格口腔及气道吸痰管的分类使用。
2.2.4效果:本组病例应用碘伏气管垫后,局部创面清洁,无感染发生。
2.3人工气道湿化方法
2.3.1问题的提出: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的患者,由于皮肤屏障作用的破坏,体液丧失及水分蒸发快,人工气道湿化的特殊方法应用是气道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2.3.2护理干预依据:持续吸人干燥空气3~5h后,气道可被粘稠的分泌物堵塞,易产生局灶性肺萎缩或肺不张,导致肺部感染[2]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3]。注射用水或0.45%氯化钠湿化效果优于等渗盐水[4 ~5]。已有研究证明,等渗盐水对稀释和溶解痰液是无效的[6]。
2.3.3护理干预方法:应用注射用水或0.45%氯化钠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注射用水加药液雾化吸入1次/2h。配合吸氧,并且在雾化吸入前先吸尽痰液,使雾化的药物能充分到达肺泡,发挥效果。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干后即换。 2.3.4干预后效果:本组病例无痰痂、痰栓,痰液适时吸出。
2.4体液不足与尿量指标的关系
2.4.1 问题的提山:输液量与每小时尿量的影响关系。
2.4.2护理干预依据:烧伤病人补充液体的多少由病人的体重、烧伤的面积决定,补液
的速度根据生命体征及尿量的观察决定。按传统的治疗方法,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尿量一般维持在1ml·kg-1 ·h-1 ,而席小燕[7] 等报道按尿量1ml·kg-1·h -1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的病人,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后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机率较大。
2.4.3护理干预方法:按照成人1.2ml·kg-1·h-1,由于小儿组织内水含量比成人高,根据年龄段调整:5岁以下1.4ml·kg-1·h-1 ,5~10岁1.3ml·kg-1·h-1。
2.4.4护理干预后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和医护的密切配合,采取此观察量指标调整输液
量及速度,本组病例所有病人均平稳度过休克期。
3 讨论
重度烧伤病人的临床护理问题复杂而繁多,根据各种资料,寻求最佳证据,不仅可提高烧伤护理质量,使患者受益。密切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对重度烧伤护理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度烧伤病人对潜在的护理问题应提前护理于预,能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护理上应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淑琴,魏津萍,周宜芳,等.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8(4):292.
[2]常致德,主编.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15-216
[3]郎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13
[4]杨军平,张宏.呼吸道管理的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2):6
[5]刘雪喻.两种不同浓度氯化钠用于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5,19(3):421.
[6] Young J I,Hee Saung Kin,Jeong Hwan Park.Instillation of normal Saline before.Suctioning in patientswith pneumonia[J]. Yonsei Medical Journal,2002,43:607—61 2.
[7]席小燕,李洪彬.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尿量监测的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