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科使用外周留置针患者290人,均为我科手术及
外伤患者,其中男性166人,女性124人,年龄在16岁-76岁不等,,平均年龄52.7岁,留置针多留置在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所有患者均使用BD公司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1.2 方法
采用随时观察的方法,对每一位留置针留置时间少于3天的患者进行仔细的询问和观察,了解其在留置针留置过程中的不当及不合理的处理和处置方式,同时结合患者所患疾病及用药情况,分析原因及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置方式。
2 结果
319例使用留置针患者中留置针留置时间小于3天的有39例,究其原因如下:
2.1留置针
使用方式不正确5例: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对留置针使用方法掌握不够,固定不牢,造成留置针脱出,而使套管针保留时间缩短。
2.2封管方法不正确7例:未按要求正确封管,剂量不准确封管的推注方法及推注速度不当造成留置针堵塞,导致留置针保留时间缩短。
2.3健康教育不到位9例:未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而造成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皮肤发红、疼痛、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
2.4血管因素10例:患者皮下脂肪厚,穿刺时留置针进入血管少因而也易于脱出。有些患者血管细、短往往导致留置时间也短,老年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易造成渗液,保留时间短。
2.5药物因素8例:使用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等;高渗性溶液: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高渗盐水等;静脉高营养液等易刺激血管,常会引起液体外渗,而至留置针保留时间缩短。 3 讨论
3.1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普遍,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健康教育、以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等方法,避免或减少留置针因脱出,阻塞,液体外渗等原因而造成的留置时间缩短,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输液输血提供方便,保证了治疗及抢救顺利进行。
3.2现就具体预防措施作如下探讨:
操作前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合理的选择穿刺部位。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并应避开关节,韧带、受伤的部位。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我科采取了在置留置针输液前给患者发放静脉留置针健康教育卡片,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在置管前由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留置时间、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留置针穿刺、固定方法;我科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静脉穿刺。
3.3正确封管方法:
3.3.1封管液的选择 封管是确保留置针连续使用的重要环节,因此封管溶液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认为肝素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其原因是肝素溶液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无抗凝作用[2]。因此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基本情况采用安全、经济、有效的封管方法。
3.3.2封管方法 :良好的封管方法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密切相关,静脉留置针常用的封管方法有注射器直接封管法、注射器间接封管法、输液器封管法、双重正压封管法和采用无针密闭输液针头等,我科使用注射器直接封管法,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封管时速度要慢,避免暴力封管引起套管撑破或将血管撑破,封管时要边推边退针,确保管内全部都是封管液。
参考文献
[1]周莉,杨晓红.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对比性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36.
[2]陈月英,孙秀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护理研究,2008,22(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