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原因浅析及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6397 日期:2025-06-1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气管切开术传统的适应症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塞,近年来,气管切开术已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抢救手段。常由于吸痰操作不当等原因致使肺部感染,导致痰液增多粘稠不易吸出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从而影响病人愈后。我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12例在我科室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病人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又称气管造口术,是预防和解除呼吸道阻塞的术,是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管套管,以开放呼吸道使病人通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改善呼吸的一种手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及影响愈后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气管切开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作如下分析。
  1 原因分析
  1.1病室环境 :患者气管切开后,空气不经鼻咽部过滤而直接进入肺部,是引起肺
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病室内空气消毒一般利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法,但只能解决无人情况下的消毒问题。
  1.2吸痰操作不当 :当痰液粘稠且量多的病人吸痰时常有痰痂吸出,吸痰管易堵塞
,用40-53.3kpa的负压不易吸净痰液,一次吸痰15-20秒后病人仍有较严重的痰鸣音。针对上述情况,操作者常会采取提高吸痰负压,延长吸痰时间,使用粗吸痰管等措施,这样操作易导致气管粘膜损伤出血,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从而引起感染。
  1.3手术原因: 气管切开使下呼吸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因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
易使细菌侵入,加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等介入操作,均可增加感染机率。
  1.4气管内湿化: 有研究表明:常规使用的气管内湿化药是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如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使气管粘膜上皮表面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导致排液困难,使套管阻塞的危险性增加,拨管时间延长,导致肺部感染。
  1.5医护人员的因素 :医护人员不注重手的消毒,病原菌通过手直接对患者造成感染;同时,医护及陪护人员自身携带呼吸道病原菌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   2 护理要点
  针对上述原因除做好常规护理外,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加强环境物品管理: 气管切开病人要安置在单间、病室通风2-4次/日,30min/次。
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地面湿式打扫,病室空气每日定时紫外线消毒1-2次,物体表面、床头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每日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减少和限制陪护及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病人使用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吸引器应做好消毒工作。
  2.2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吸痰时机
  2.2.1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吸氧。吸痰前中后应密切注意病人心率、呼吸、神志、面色的改变,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出现心率失常或血氧饱和度SPO2<90%时立即停止操作。痰液一次不能吸尽者,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SPO2回升后
再进行吸引。
  2.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时将负压阻断,动作应轻柔,在病人吸气时插入,提出时左右旋转,慢慢退出。禁忌上下提插“拉据式”动作吸痰。吸痰管遇到阻力后,后退吸痰管0.5cm后开放负压,可预防气管损伤。避免动作过于粗暴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
  2.2.3根据患者咳嗽反射及排痰能力,确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做到既吸净痰液又减少
刺激,如吸住气管粘膜时应松开负压,避免损伤气道粘膜。如在插吸痰管或吸痰时引起病人剧烈咳嗽,应立即退出,让病人自行咳痰。
  2.3气管套管的护理。气管套管外口用无菌湿纱布覆盖。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内套管每日清洁消毒4-6次。也可根据病人分泌物的多少随时取出清洗消毒。
  2.4气管切口护理:气管切口处每日换药一次,并同时更换无菌敷料,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及康复造成严重威胁,在治疗时除必要的医疗措施外,重视基础护理熟练应用体疗护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较强的观察能力,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肺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晓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当代护士,(10);8-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