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更年欣合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5168 日期:2025-06-05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更年欣合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更年欣合剂,对照组予口服尼尔雌醇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1)。结论 更年欣合剂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确切疗效,且无雌激素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更年欣合剂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是中年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45~65岁的妇女这一人群中至少60%出现绝经相关症状[1],其中有10%~15%的妇女因症状严重而被迫就医。近年来,笔者采用更年欣合剂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患者来源于泰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年龄46-55岁,平均50.2±3.8岁;病程0.5-3.5年,平均1.2±0.4年;对照组40例,年龄45-57岁,平均年龄49.1±4.7岁;病程0.5-4年,平均1.1±0.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全部病例均经全身和妇科检查,排除心血管、精神、神经等系统疾病及其他妇科疾病。具备以下临床症状: (1)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少,时间缩短,经期间隔变长或完全绝经等;(2)反映血管舒缩功能的症状, 如潮热、出汗、心悸等;(3)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 如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抑郁寡欢等;(4)皮肤与毛发的变化, 如脱发、皮肤干燥、麻木等。内分泌检查结果: 血清雌二醇(E2)水平降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更年欣合剂(药物组成:枸杞、菊花、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麦冬、柴胡、佛手、煅龙骨、浮小麦、生黄芪、炒麦芽、当归、天麻、怀牛膝),高压浓缩煎药机煎煮药物后,将药液浓缩分装,每日剂量药物煎煮后分装2袋,每袋100ml,每次1袋,1天2次。对照组给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口服尼尔雌醇片2mg,每半月口服1次,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两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制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ASS13.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的比较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经用更年欣合剂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精神抑郁、胸胁满闷、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更年欣合剂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优于对照组。
  3.2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E2、FSH、LH水平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雌二醇显著上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更年欣合剂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紊乱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疗效不亚于西药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2、FSH、LH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3.3 临床疗效比较
  综上所述,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0%,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可见更年欣合剂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更年欣合剂不仅能有效的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黄体进行性消退,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机体调节功能难以适应而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失调,使神经、精神、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经行紊乱,潮热汗出,五心烦热,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甚则精神异常的一系列证候群。西医大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虽疗效肯定,但有着阴道出血、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及中远期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围绝经期综合征当归属于祖国医学“绝经前后诸证”、“郁证”等范畴。妇女临断经之年,肾气渐衰,肾精不足,冲任脉虚,天癸将竭。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藏精之处。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肾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而致心肾不交,则临床可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症状。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木克脾土,脾气亏虚,则见倦怠乏力、懒动懒言、食少纳呆等症状。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肾脏虚衰为主,肾阴亏虚进而影响肝、心、脾导致多种病理变化。治疗应从整体出发,调理阴阳以达阴平阳秘,以滋阴补肾为主,辅以疏肝理气、滋阴潜阳、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为治疗大法。方中枸杞、山萸肉、生地补益肝肾;菊花、丹皮清肝火,除烦热;当归养血活血;麦冬养阴清心,除烦安神;柴胡配佛手、炒麦芽,疏肝解郁理气而不伤阴;山药、生黄芪、茯苓、炒麦芽健脾益气,使后天中焦运化有权;天麻平肝潜阳;煅龙骨潜阳安神;浮小麦益气敛汗;怀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疏肝、健脾、养心之功。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更年欣和剂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对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远期疗效好,且无诱发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之虑。因此,中医中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邓小虹,张松文.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北京医学,2002,24(4):235~238.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9~1300.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