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案资料
患者,李某,女,25岁,以“发现右中上腹肿块两年,穿刺后全腹疼痛一天”为主诉入院,患者诉入院前两年无意中发现右中上腹有一圆形肿块,无疼痛,畏寒,发热,黄疸,恶心,呕吐,随后肿块逐渐增大,伴隐痛,病后曾在我院住院治疗过,但病情无好转。昨天下午到当地卫生室诊治,乡村医生用注射器穿刺肿块抽出5ml草绿色液体后腹痛逐渐加重,且疼痛很快波及全腹,急诊再次来诊入院。平素体健,无黄疸,肝炎及特殊传染病史,体检:T:36.4℃,P:96次/分,R:21次/分,BP:90/60mmHg,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扶入病房,被动体位,神态清楚,体检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无肝掌,蜘蛛痣。腹稍膨隆,右中上腹可触及10cm×10cm×8cm大小的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活动差,全腹均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土),肠鸣音减弱,入院后急诊血常规检查示:WBC:12.12×109/L,N:80.5%。上腹部CT示:胰头与肝脏间区域囊性病变(考虑胆总管囊肿或肝脏囊肿);考虑少量腹腔积液。彩色B超示:右中上腹囊性肿块,肝总管囊状扩张待排;腹盆腔积液声像。肝功:AST:58U/L,ALT:70U/L,ALP:1176U/L,GGT:535IU/L,TBIL:38.13UMOL/L,DBIL:8.13UMOL/L。
2 手术方法
综合上述考虑右中上腹囊性肿块(胆总管囊肿)穿刺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有明确手术指征,决定急诊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术,开腹后腹腔内有草绿色液体溢出,吸尽液体约1000ml。术中见肝、胆、脾、胃、肠均无异常病变,继续探查见右中上腹有一较大囊性肿块,大小为10cm×10cm×8cm,位于肝脏与胰头之间,肿块针刺点处仍可见少许草绿色液体渗出,沿穿刺点两侧缝吊线后切开囊壁吸尽胆汁样液体1000ml,置入20号T型管缝合囊壁后从切口右侧另开一小孔拉出,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至盐水清亮,在切口右下方另开一小孔置入一胶管于子宫直肠凹陷,逐层关腹,术后经止血、抗炎、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切口愈合好,带T型外引流管回家休息。
患者于术后三个月来我院复诊,回我院条件有限,转院到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行二期囊肿剥离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取右上腹原手术疤痕切口,用电刀切除手术疤痕,逐层切开腹壁各层组织,开腹见腹腔内有少许粘连,胆囊大小为7cm×4cm,无结石,胆总管呈囊状扩张,为囊肿I型,大小为10cm×10cm×8cm,拟囊肿切除术。松解粘连,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缝扎胆囊管,纵形切开囊肿,吸出胆汁,于肝总管开口用胆道镜探查见左、右肝管开口良好,无狭窄、结石,于肝总管下1.5cm环形切开囊肿粘膜,行囊肿粘膜剥离切除,结扎出血点剥离至胆总管囊肿下端,切断结扎下端开口,距屈氏韧带20cm切断空肠,空肠长臂与肝总管行端侧吻合,双侧间断吻合,长臂空肠盲端用60mm钉仓闭合,距胆肠吻合口50mm空肠与空肠用60mm钉仓侧侧吻合,60mm钉仓闭合吻合口上端,加固缝合一层,检查吻合口通畅,关闭小网膜裂孔。大量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囊肿壁由向后填入止血纱布和明胶海棉,于肝下囊肿内置入引流管二根,逐层关腹。术后经止血、输血、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术后第七天拔囊肿内引流管,于第九天拔肝下引流管,病情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任何后遗症。
3 讨论
3.1胆总管囊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术前确诊主要是靠B超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其次是CT、MRI。
3.2胆肠ROUX—en—Y吻合符合生理要求,避免胆汁返流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3穿刺是导致本病加重的主要原因,穿刺后引起胆清点性腹膜炎,因此,千万不要盲目穿刺。
3.4本病比较少见,我院也是首例,手术中应尽量切除囊壁,避免恶变。
关于1例胆总管囊肿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诊治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