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例头痛患儿脑电图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514 日期:2025-05-29 来源:论文网
儿科范围的中枢神经疾病种类多且复杂,其中头痛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头痛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加,7岁前儿童为37%-51%,15岁前为57%-82%。青春前期男孩患病多见,青春后期女孩多发。2003年国际头痛协会对头痛疾病进行分类,按病程不同头痛分为五个类型:急性全头痛、急性局部头痛、急性复杂性、慢性进展性、慢性非进展性[1]。小儿的脑部对于外部的损伤抵抗力弱,对量与质都表现有强烈反应,脑电图是大脑机能反应的最敏感检查。本文总结14岁以下儿童180例头痛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以讨论脑电图对头痛患儿大脑神经系统机能的反应。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180例头痛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病史1天-3年,其中男130例,女50例,男女比例22:6,年龄3-14岁,平均年龄9岁。疼痛部位以双侧颞区或一侧,枕区多见,其次是额、顶、中央区,疼痛多为间断性、博动性、单则性,有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胸闷等症状。
   1.2 研究方法 采集病史,详细询问发病时间、特点、年龄。其中年龄要准确,因为儿童大脑处于发育阶段,不稳定,脑电图和大脑发育成熟度关系密切,到14岁脑电图整体接近成人,须结合准确年龄参照正常脑电图标准判定。采用北京新托UEA-16BZ型视频脑电图仪(V-EEG),按国际化10-20系统安装电极,全部患儿均在清醒闭目状态下进行V-GGE监测记录,记录时间20-30min,常规进行睁闭眼、深呼吸、闪光刺激诱发实验。儿童EEG判定标准参照有关文献进行分析[2]。
   2 EEG表现
   180例脑电图检查结果中,正常50例,约占28%,异常130例,约占72%。其中90例,约占69%,背景活动同步于同龄儿童,全脑区慢波指数增高,顶枕区插入不对称,不同步性的高于背景的中高幅慢波或出现短阵性高波幅慢波活动;25例,约占19%,背景活动较同龄儿童减慢,以慢波为主,顶枕区可见少量不连续性α活动,深呼吸试验中出现α活动减弱明显,顶枕区代之以慢波活动,出现中短程中高幅慢波活动,多为局限性出现,枕区、颞区显著,波幅最高,双侧对称性差;15例,约占12%,背景活动同步于同龄儿童,在额区、枕区散见少量低—中波幅尖波、棘波、棘慢综合、尖慢综合波。有的深呼吸试验中出现阵发性尖慢综合波,棘慢综合波活动,顶枕区多见,双侧交替性,或不对称性出现。
   3 讨论
   3.1 180例病例中,男女比例22:6,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脑电图表现多样,顶枕区插入高幅慢波活动的患儿临床采用营养大脑神经药治疗1-3月后,部分慢波幅降低或消失,部分高波幅慢波仍存在,少数出现单个尖慢综合波、尖波,最初一侧脑区出现,部分慢慢演化为双侧脑区。出现棘波的头痛患儿,要根据发作特征和脑电图起源做出癫痫发作类型的诊断,但不提倡“头痛性癫痫”。头痛有可能是癫痫发作时的一个症状,正常儿童中清醒期1.1%-3.5%,有癫痫样放电,应认为出现在少数偏头痛儿童中的棘波也属于这种良性的脑电图异常[3]。
   3.2 头痛在儿童中是常见的症状,脑电图对大脑机能变化反应敏感,但因为病因广泛,脑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对头痛的病因诊断价值不大,诊断需结合病史。有些儿童起源于岛叶或边缘系统的部分性癫痫表现为呕吐,在发作期脑电图才表现为异常,额颞区可见癫痫样放电。少数癫痫发作时或发作后可有头痛,还伴随其它头胀、压迫感、发热、胸闷等症状,脑电图对鉴别和癫痫发作有关的阵发性头痛意义较大。
参 考 文 献
[1]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50-951.
[2][日]大熊辉雄.脑电图判读[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3]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9.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