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运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住ICU的60例机械 ,通气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高位、密闭式吸痰和吸引、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口咽部管理、避免质子泵抑制剂等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期血象、体温、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结果 运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后,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入住 ICU时间缩短。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患者机械通气48 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近年来国外已应用集束化治疗来预防和治疗VA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重症监护室选择60例呼吸机使用危重患者作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处理。发生VAP 10人,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59.6 ± 19.4)岁。原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16例,脑出血、脑血栓,脑外伤13例,多发伤4例,心肺复苏3例,心衰2例,感染性休克2例。对照组60人,发生VAP15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55.5±16.2)岁。所有病例均为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种类、APACHE且评分、GC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符合VAP诊断标准。
1.2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住本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均采取头高位30度,口咽部护理2次/d,声门下密闭式吸痰,检查患者及各项操作前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时倾倒管道冷凝水,避免质子泵抑酸剂应用、使用镇静剂期间每日唤醒一次。并尽可能少用镇静剂等集束化治疗措施。观察其体温、痰量、血象、胸部X线片及下呼吸道细菌学检查。取本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机械通气患者作对照。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tata 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住ICU时间采用成组t检验,VAP感染率采用 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集束化治疗前后VAP感染率比较
2.2集束化治疗前后VAP菌株分布:集束化治疗前VAP常见菌株居前7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8.6%)、肺炎克雷伯菌(12.2%)、大肠杆菌(11.2%)、铜绿假单胞菌(10.2%)、嗜麦芽菌(10.2%)、真菌(7.1%)、鲍曼不动杆菌(4.1%)。集束化治疗后VAP感染菌株中大肠杆菌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呈下降趋势,均为6.8%,鲍曼不动杆菌(11.9%)、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1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住ICU时间:集束化治疗组住ICU时间为(10.75±5.86)d,对照组为(14.28±9.40) d,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集束化组VAP患者中41例好转或自动出院,9例死亡。
3 相应对策
VAP的发病率受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监护室设施、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有创操作、机械通气时间,尤其是人工气道等因素的影响,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集束化治疗是指运用循证医学,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处置,现广泛的应用于ICU。因此积极预防VAP 的发生,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最终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1]。
3.1非药物性方法[2]
3.1.1洗手:我院采取的是六部洗手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床边快速消毒液,特殊情况下使用清洁的隔离衣和手套。
3.1.2半卧位:机械通气患者胃内容物反流较常见,因此采取头高30°,有条件可使用动力翻身床。
3.1.3避免胃扩张,控制胃反流。少量多餐,尽早拔除胃管。
3.1.4保持呼吸机回路清洁。
3.1.5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气管导管气囊上方与患者声门之间常有污染的积液,应及时清除。
3.1.6及时更换加温加湿器。
3.1.7注意吸痰管清洁与更换。
3.2 药物方法
3.2.1改进应激性溃疡治疗方法。硫糖铝不影响胃腔pH值,有助于降低VAP发病率。
3.2.2抗菌药物应用。 转贴于
3.2.3控制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被膜(BF)生成。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BF生成并破坏已生成的BF。
3.2.4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常用的有妥布霉素、二性霉素B、多粘菌素E等。
3.2.5洗必泰口腔冲洗。
3.2.6提高机体免疫力。
3.2.7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病人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
4适当镇静镇痛
机械通气病人烦躁激动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包括疾病本身创伤性导管引起不适、ICU 环境、镇痛不全等。处理不当,常会引起严重后果。
5 每日评估可否拔管
病人尽早脱离呼吸机的益处包括降低VAP的风险,增加病人舒适度及降低费用。然而,这些益处必须和过早撤离呼吸机所带来的并发症相权衡,后者包括潜在的气道重建困难和气体交换障碍相关性并发症。患者能否最终脱机取决于:开始插管原因、已插管时间、使用镇静药剂量和时间。
5.1 注意
5.1.1一般选择早晨开始脱机试验。早晨患者一般已经过充分休息,需要的压力支持小。
5.1.2每天只能自主呼吸试验试验一次。
5.1.3如果自主呼吸试验失败,应查明原因,包括镇静镇痛剂是否合理、血容量是否过多或不足等。
5.1.4如超过下列指标,应中止试验:(1)呼吸频率/潮气量&<1.5;(2)呼吸频率&>8 或&<35 次/min;(3)自主呼吸潮气量&>4ml/kg;(4)心率&<140次/min,没有新发心律失常;(5)血氧饱和度&>90%。
VAP是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较多,本研究显示,应用集束化治疗后,VAP发生率明显下降,集束化治疗是目前降低VA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同时还缩短了人住ICU时间。
参考文献
[1]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51-153.
[2]李革,卢仙娥,邓济冬,等.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0(6):404-406.
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呼吸机有关性肺炎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