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应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5mg/kg,其中11例因患儿哭闹肌注氯胺酮5~8mg/kg,患儿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1~2mg/kg,芬太尼3~5μg/kg,阿曲库胺0.5mg/kg,地塞米松5~10mg。气管插管后机控呼吸,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6次/min,呼吸比率为1∶2。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0~6.0mg/(kg·h)静脉泵入,吸入七氟醚,必要时间断追加阿曲库胺和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静吸药物,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正常,SPO2>96%以上,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迅速拔出气管导管。结果 静吸复合麻醉对患儿BP、HP影响较轻微,能迅速入睡、术中平稳,术毕10~30min意识恢复。随访无恶心、呕吐,对麻醉及手术均无记忆,无一例出现麻醉并发症。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麻醉安全性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同时要注意静吸复合麻醉药物的协同作用,如患儿的个体差异,防止复合用药时引起呼吸循环抑制。
【关键词】复合麻醉 小儿扁桃体增殖体 切除
我院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手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患儿,男72例,女14例,年龄4~13岁,体重13~63kg,ASA Ⅰ级,术前均无贫血、发热或感冒症状。
1.2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5mg/kg,其中11例因患儿哭闹肌注氯胺酮5~8mg/kg,患儿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BP、HP、ECG、SPO2、ETCO2,面罩供O2、静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1~2mg/kg,氟哌利多0.1mg/kg,芬太尼3~5μg/kg,阿曲库胺0.5mg/kg,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机控呼吸,潮气量6~8ml/kg,呼吸频率12~16次/min,呼吸比为1∶2。术中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0~6.0mg/(kg·h)静脉泵入,吸入七氟醚,必要时间断注入阿曲库胺和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七氟醚。术毕待肌松药消除,自主呼吸平稳,SPO2>96%以上时吸净气管、口腔内和咽喉部分泌物后迅速拔出导管。观察并记录麻醉前、诱导时、术中及拔管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术后随访。
2 结果
静脉复合麻醉对患儿BP、HP影响较轻微,能迅速入睡,术中平稳,术毕10~30min能意识恢复,术后有5例发生苏醒期躁动。随访对麻醉及手术均无记忆,无呼吸抑制及呕吐。本病例术中术后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值参考范围。
3 讨论
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是小儿较常见手术,要求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平稳、术毕苏醒快。由于小儿扁桃体肥大、腺样体增生常伴有不同的呼吸道梗阻症状,此外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对咽部刺激大,小儿常不能合作,故给麻醉和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气管插管是确保手术安全和麻醉顺利实施的关键[1],为了安全有效地实施气管内麻醉,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3.1术前评估 对该类患儿术前需仔细评估上呼吸道通畅状况,是否存在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困难。
3.2气管内插管 小儿咽喉部组织疏松脆弱,气管长度相对较短,同时手术操作时难免移动气管导管、导管选择偏粗、插管困难时反复操作而可能导致喉头水肿,本组均在气管插管后常规静注地塞米松5~10mg,能有效地预防或缓解症状。
3.3麻醉维持及用药 由于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直接刺激敏感的咽喉部,其神经末梢丰富,手术操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故要求有足够的麻醉深度以消除各种不良反应[2]。术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加上间断吸入低浓度七氟醚,配合阿曲库胺和芬太尼的应用,既可达到一定麻醉深度又可保持循环稳定,具有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丙泊酚由于具有诱导迅速,体内代谢快,停药后苏醒快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儿童的代谢特征,经研究认为丙泊酚用于儿童同样有以上特点,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分布容积加大,参考成人使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往往偏低,患儿临床应用时,适当增加药物剂量以防药效不足[3]。本文在静吸复合麻醉中用药剂量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仍应注意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调整剂量,防止由于药物的协同作用而致一过性血压下降。氟哌利多是一种强效镇静药,也是较强的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其抗呕吐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延髓催吐中枢的多巴胺受体及5-HT受体来实现。小儿手术后更易发生恶心呕吐[4],本组患儿均无恶心呕吐,考虑与氟哌利多应用有关。
3.4术中术后管理 术中都应随时密切注意气管导管的位置以及通畅度。气管导管可因手术操作致滑脱、阻塞、扭曲等,除常规监测BP、ECG、HR、SPO2之外,还应密切监测PETCO2及注意观察两肺呼吸音。术中有1例因气管导管插入过浅,操作导致导管移位,引起导管脱出,SPO2一度下降,经及时调整没发生意外。因此小儿气管插管要有合适的深度,不可过浅或过深,要仔细听诊双肺呼吸音后固定好导管。苏醒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反射活跃,在清理口腔分泌物时容易诱发恶心呕吐和喉痉挛。本文认为在小儿神志未完全清醒时,予以吸净气管导管、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SPO2>96%以上,边吸痰边迅速拔除气管导管,否则因完全清醒后吸痰刺激易引起患儿躁动而发生喉痉挛。本组有5例苏醒突然而发生挣扎躁动,迅速拔管,而没发生喉痉挛。
总之,静吸复合麻醉能很好地满足手术要求,用药量均减少,而麻醉可控性强,术中循环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无恶心、呕吐发生,麻醉安全性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参 考 文 献
[1]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63.
[2]胡同增,陈知进,金熊元,等译.实用小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5-328.
[3]顾洪斌,陈煜.全麻下儿童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63-465.
[4]杜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75.转贴于
关于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