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可靠,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后阶段又称分析后期,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如何做好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一、报告实验结果
1.检验结果审核
(1)检验结果核查的基本内容:目前条码系统不是很完善,不要过分的依赖。
(2)该批检验结果发放前,应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有关信息的符合性。
(3)当出现疑问时,检查检测系统是否完整有效,仪器是否正常,人员有无更换。
(4)经审核后,决定发放结果,操作者与核查者双签字。
2.室内质控的数据管理
(1)开展室内质控检测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室内质控在控,当天结果才可发放。如遇临床症状不符时,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3.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1)实验室选用的项目及检验方法时,应考虑技术是否成熟;方法是否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是否正确。
(2 检验项目有针对性,防止“过度检查”“漏检”的同时,实验室有责任建议或帮助选择。
(3)选择适当的控制品,定期校对。
(4)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规则。
4.建立发放检验结果制度
(1)急诊检验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报告。
(2)日常检验(平诊)报告24小时出结果,特殊项目、特殊情况除外。
(3)建立危机值报告制度,避免医疗差错或医疗纠纷,急诊≠危机值。
(4)保护患者隐私,特殊的检验结果原则上只发给申请医师,不直接告诉本人或家属。
(5)检验结果的查询, 如需补发报告单,应注明补发字样。
二、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检验后标本储存的目的是为了必要的复查。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后标本储存时间和方法作出规定,常规标本4c保存一周,特殊的标本3月—6月冷冻保存。废弃物按《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就地高压无害处理。
三、投诉调查与反馈
反馈检验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信息,及时发现实验室内无法解释的异常实验结果,即量值溯源的问题。质评人员通过定期的深入临床,收集并审阅相关资料,查找与临床不符或可疑的检验结果,并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建议及时反馈检验科内部,制定应对策略,提出纠正措施。通过外部质量评审来改进内部质量体系,同时加强了检验质量综合管理。
本科室为了确保检验后阶段的质量控制顺利进行,根据需要,成立了新的小组—质控室。具体工作是审核签发8小时之内的病房报告单,包括生化、免疫、PCR、临检(细菌)除外。根据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化验单在清洁区打印,减轻了各专业组的工作强度。分析后质评岗位的设置是检验科主动跟踪自身结果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联系临床,沟通相互信息,缓解和解决与临床的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更有助于在质评中发现并解决自身质量问题,为临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目前符合我国检验医学发展的有效补充,否则检验只能停留于各种项目的操作,游离于临床医学之外。转贴于
关于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