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ACI)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的15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总疗程14天,评估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水平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血脂代谢,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ACI是也是神经科常见病,具有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与血脂代谢异常及体内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破坏均是ACI的病因。为探讨丹红注射液对ACI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我院神经科于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使用此药物治疗ACI患者5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病程&<3天,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且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标准:有心脏病、感染、风湿病、肿瘤以及严重的慢性疾病(如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48-79岁,平均66.5岁。对照组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46-77岁,平均6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常规治疗:如吸氧,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尼莫地平40mg口服,改善脑部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加丹红素注射液50-100mg静点,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方法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化验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注:▲与▲▲比较:t=1.01,P>0.05; △与△△比较:t=2.58,P<0.05。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较: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下降(见表2,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比较
注: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P<0.05
3 讨论
ACI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而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失衡、血脂代谢异常、自由基损伤均能加剧脑梗塞急性期的病理和神经功能损伤。丹红注射液组方为丹参与红花。丹参可抑制酸二酯酶,升高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兴奋前列环素(PGI)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扩张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拮抗Ca2+内流,改善ATP酶活性,改善脑血液循环,挽救“缺血半暗带”,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有调节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红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对二磷酸腺甘导致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2]。另外动物实验显示丹红注射液可增加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降低丙二醛含量,说明其有抗自由基作用,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3]。本研究结果也与国内学者报道类似[4],均显示出使用丹红注射液可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能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积极作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7例临床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