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甲基泼尼龙 疗效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其特征为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和阻塞性肺气肿的体征,临床特点是进展快,发作性喘憋,易导致呼吸困难、酸中毒、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我院对32例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辅助给予甲基泼尼龙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1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
其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为2个月—1岁,起病至入院1.2~2.8天,均排除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喉炎、肺结核等疾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 男23例, 女9例; 对照组19 例, 男13例,女6 例。2组间病例数、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入院时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2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 包括用抗病毒, 并发细菌感染者予抗生素、吸氧、止咳、镇静及加用β2-受体激动剂特他林气雾剂吸入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1~2mg/(kg.d) , 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连用3天。
1.3 疗效判断:显效:咳嗽、喘憋症状缓解,肺部啰音消失;好转::咳嗽、喘憋症状减轻,肺部有少量啰音;无效:咳喘无明显缓解,肺部啰音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进行х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1例(66%),好转10 例(31%), 无效1例(3%),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显效6例(32%),好转9例(47%) , 无效4例(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54, 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2~6个月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部分可由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其发病机理除病毒侵入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引起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的直接损伤作用外,免疫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变化与哮喘相似2,RSV感染后, 导致Th1 /Th3 失衡,尤其Th1 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IFN 和IL- 2等因子,而释放IL- 4 的Th3 则相应被激活,IL- 4 等分泌增加,从而使特异性IgE合成增加,并继发释放炎性介质(如组胺、LTC- 4,B4等),这些炎性物质可致气管平滑肌收缩,舒张血管而致血浆渗出及水肿,促进气道腺体分泌,导致毛细气道阻塞。而国内临床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蒸馏水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3],说明毛支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调节免疫等作用,其机制是减轻充血,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发生反应,抑制吞噬细胞功能,稳定溶酶体膜,并能增强气道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解除气道痉挛,使气管舒张[4]。目前发现糖皮质激素抑制Th3 细胞的作用强于抑制TH 1细胞,故可使TH 1 /TH 2 失衡得到部分恢复。甲基泼尼龙是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以下特点:易渗透到肺部组织,无氟化作用,对肾上腺垂体作用小,生物半衰期短,其药代动力学表现为一级动力学,其抗炎作用是地塞米松的5倍,水钠潴留作用轻,起效快,30s可达血药浓度高峰。故临床应用后可较快减轻毛细支气管炎黏膜水肿、充血,使痰液变稀,通畅气道。甲基泼尼龙辅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l197.
[2]符州,李成荣.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免疫机理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1999,17(5):279.
[3]罗运春,陈小芳.毛细支气管炎远期气道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附23 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2):125.
[4]吕良,刘建芝,李涛,等.不同疗程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 (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