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孕期心理支持对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371 日期:2025-05-18 来源:论文网
作者:肖晓慧 靳菊飞 张颜红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心理支持对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建卡孕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分组实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期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结论及建议:孕期心理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产妇不良情绪,改变其消极应对方式,提高产后生活质量,有条件的产科门诊应尽量设置心理咨询室,在产前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关键词】初产妇; 孕期; 心理支持; 产后抑郁
   妊娠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①,如何正确认识并接纳这种应激,如何帮助孕产妇开心、愉快、自豪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本文对685例初产妇进行实验研究,以期确认孕期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对产后抑郁的积极影响,为围产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样本来自我院产科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在门诊建卡孕检,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只参加普通门诊孕检及常规健康教育(大堂授课)的320例设为对照组,另365例在此基础上给与产前心理支持。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条件上均无明显差异,并知情同意,且均能在产后自觉自愿完成产后抑郁量表。
  1.2方法
  1.2.1观察组孕妇随孕检卡另建一份心理健康档案(孕妇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存放产科心理咨询室严密保管。
  1.2.2首诊时填写一份心理健康调查表,内容除个人信息外,主要有家庭成员情况及本人与其家人关系,个人的人际关系情况,性格状况,情绪控制状况,处事表现,有无重大生活事件史,对分娩有无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妊娠分娩有无焦虑担心,有无流产史,对孩子性别有无期待,是否存在角色适应不良等(并对调查的信息作简单评估)。
  1.2.3根据不同的问题及要求,与孕妇协商确定合适的咨询目标②,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孕妇获得正确的处事方式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1.2.4增加有产前并发症孕妇的心理咨询次数,有产前并发症孕妇的紧张焦虑状况明显高于正常组③,要高度重视,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并需要讲解相关的知识。
  1.2.5通过心理疏导方式为其灌输孕产期保健知识,讲解怀孕的生理过程及孕期相关注意事项,让她们知道哪些有益哪些有害,消除因孕产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焦虑担忧。
  1.2.6咨询后期请家属一同参与咨询一次,了解家庭成员的支持态度,并讲解孕产妇营养保健,分娩过程,准父母角色适应性训练,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及婴儿体能训练等④,同时要让家属认识到,亲人的理解和正确帮助对孕产妇的重要性,让家属一起为孕妇加油。
  1.2.7量表: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均在产后一周,第一次产后回访时,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测查,≥13分为阳性。
  2结果
  对照组320名孕妇中,产后60例出现阳性结果(19%),观察组365名孕妇中仅22例在产后出现阳性结果(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转贴于    表1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注: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3.1产后抑郁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有:情绪改变,自我评价降低,创造性思维受损,对生活缺乏信心等表现,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⑤。国外报道发病率约为30%。
  3.2因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孕产期特殊的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并不低,但由于人们知识的缺乏,认知的偏差及对产后抑郁危害的认识不足,使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持续时间长,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不仅危害产妇本人及婴儿,而且对家庭社会均不利。在孕期即对其一定的心理支持,让她感受到,虽然怀孕分娩是她个人的事,但她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我们在关注她,帮助她,让孕妇有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恰恰是这个特殊时期孕妇所最需要的,也是能影响到她以后分娩和产后生活的。这点也是常规产前检查所不能提供的。
  3.4我们产科工作者,应正视孕期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通过与孕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缩短彼此的距离并消除其紧张心理。同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咨询方案。孕妇群体中,抑郁焦虑情绪同样高于正常人群,在咨询中,要体会对方感受与需要,耐心倾听每句话,抓住重点,仔细分析,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疏导心理压力,让每一位孕妇明白,怀孕不是生病,分娩也不是极度痛苦的事,只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大都能平安度过分娩及产后抑郁这一关,要怀着一种美好的憧憬,期待一个健康聪明宝宝的到来,期待作幸福母亲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熊静.社会及精神心理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华医药杂志,2003年12月 第三卷 第12期.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3]张敏等。产前孕妇心理状态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9年第11期第34卷。
[4]倪亦文.孕期情景导入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Liberation Army;2007年 10期.
[5]乐杰.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