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血液标本;细菌污染;梅里埃细菌培养仪;安全用血
本文用全自动BACT/ALERT 3D细菌培养仪对13548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进行细菌污染检测,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血液标本来自本市无偿献血人群,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其检测原理为 BACT/ALERT 3D微生物检测系统(生物梅里埃公司)[1]。
1.2方法
1.2.1初筛与复筛:BACT/ALERT 3D由需氧培养瓶及厌氧培养瓶的构成,需氧培养瓶(40 ml)的培养基构成为酪蛋白(17%w/v)、胰消化豆汤(0.3%,w/v)、聚茴香脑磺酸钠(0035%,w/v)、维他命B6-HCL(0.001%,w/v)和其他混合氨基酸及提纯水中的碳氢化合物底物,在真空状态下注入含有CO2的氧气;厌氧培养瓶(40ml)的培养基构成为酪蛋白(1.36%w/v)、胰消化豆汤(0.24%w/v),聚茴香脑磺酸钠(0.375%w/v)、甲茶醌(0.00005%w/v)、血晶素(0.00005%w/v)、酵母菌抗取液(0.376%w/v)、维他命B6-HCL(0.0008%w/v)、磷酸烯醇丙酮酸(钠盐,0.08%w/v)、还原剂和其他溶于纯净水中的含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在真空状态下注入含有CO2的氮气。采用比色计传感器和反射光监测培养基中的CO2的产生和存在状况,如果试验样本中存在有微生物,生物体在培养基中代谢酶解物,产生CO2放置在培养瓶底部的透气传感器的颜色从蓝绿色变成黄色。
1.2.2样本接种:在净化工作间的超净工作台内。用2%碘酊及75%酒精对培养瓶、样本袋进行消毒,用无菌注射器从样本袋中取样,然后分别接种到一个需氧培养瓶、一个厌氧培养瓶中。按BACT/ ALERT 3D的操作说明书把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仪器的孵育槽中培养。
1.2.3观察:BACT /ALERT 3D通过软件判读阳性瓶和阴性瓶,当有阳性培养瓶时,仪器自动报警,屏幕显示黄色,培养瓶计数框内显示阳性瓶的数量。 转贴于 1.2.4转种及涂片:将阳性瓶取出,轻轻摇动后对着亮处观察培养液。若培养液澄清透明,应放入原位继续培养,培养42天未生长者则仪器自动报告阴性结果。若培养液浑浊,常为污染;若有明显的悬浮颗粒,为有分枝杆菌生长[2]。以上两种情况应将培养瓶取出后混匀,抽取培养液涂片,抗酸染色确认。将阳性瓶取出,培养瓶计数框内阳性的数量相应减少直至为零。在登记本上登记培养阳性出现的日期。
1.2.5鉴定:转种及涂片均为阳性的进行菌种鉴定。
2结果
2.113548袋血液标本中初筛为阳性的105瓶(0.78%),复筛确认阳性的12瓶(0.09%)。
2.212瓶复筛阳性的标本经转种、涂片, 5瓶培养液浑浊为污染,7瓶有明显的悬浮颗粒为有分枝杆菌生长(菌种鉴定4瓶为结核分枝杆菌、3瓶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3讨论
随着人民群众素质的不断提高,无偿献血者日益增多。如果献血者处于菌血症状态或皮肤消毒不彻底,穿刺时的空气污染、保存方法不适当或人为因素等均可造成血液的细菌污染。由输注污染血液导致的菌血症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并且时常有死亡病例发生[3,4]。加强筛选过程中对献血者的问讯,排除处于菌血症状态的献血者,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污染血液的发生。规范采血前的皮肤消毒和采血过程的无菌操作可以显著减少在采血过程中细菌进入血袋的可能性。但上述措施只能减少而不是杜绝血液的细菌污染,因此对血液进行细菌筛检可以进一步减少血液细菌污染。且应不断改进血液细菌污染的检测技术,逐步建立安全输血监测体系,确保患者安全用血。
参考文献
[1]肖承康,童桂兰.Back/Alert 3D全自动培养仪在分枝杆菌培养中的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6,24(24):370
[2]吴龙章,李一耕,罗一鲁等.4587株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3,26(2):1-2
[3]姜升阳,韩颖,许金波.浓缩血小板中细菌污染状况与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2005,02
[4]Morel P,Debeir J,Noel L,et al.Incidents transfusionnels par Contamination Bact6rienne(ITCB)des Produits Sanguins(PSL):apports des donn6es nationales de cinq ann6es d’H6 movigilance.Transfus Clin Biol,2000,3(Suppl):2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