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气肿性肾盂肾炎;CT影像诊断对比
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危重的肾脏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逆行感染。好发于抵抗力低下的女性,尤其体质虚弱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达50%[1]。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本病的治疗十分重要,故作者总结我院1997-2007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气肿性肾盂肾炎,着重讨论气肿性肾盂肾炎的CT影像诊断。
1资料与方法
40例患者,经切开引流或手术证实,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超及CT检查,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提示气肿性肾盂肾炎16例,B超提示4例、CT诊断40例,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40例。
2讨论
2.1病理: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少见的肾实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坏死性疾病,主要是产气菌感染所引起的肾实质严重破坏伴肾实质、集合系统或肾周围气体形成。
2.2影像表现:①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表现为肾区蜂窝状气泡影,继之在肾周出现新月形气体影,最后气体扩散到腹膜后形成膈下气体,肾实质无显影,肾盂偶见受压变形。②超声:肾区混杂包块,可见多发强光回声,检出率低,仅4例提示。③CT:肾实质增大,肾实质弥漫性破坏,神内及肾周大量气体分布,呈“肥皂泡征”、“菠萝征”。
3分析
腹 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密度分辨率低,解剖结构重叠,对气体显示尚好,但定性较难,尤其判断来源困难较大。B超:由于气体影响,诊断困难。CT:图像解剖结构无重叠,密度及空间分辨率较高,对气体性肾盂肾炎的部位、程度及范围、邻近解剖关系及对侧情况,对诊断、治疗评估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应琨.临床EEG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