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关键词】 血管肿瘤;周细胞;翼腭窝;磁共振成像
血管周细胞瘤(HPC),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血管源性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血管源性肿瘤的1%。为了提高对其认识,现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发生在左侧翼腭窝区的HPC报告如下。
病人,男,57岁。左侧面部麻木2年,左眼外凸约1年,左眼视力下降半年。MRI表现:左侧翼腭窝内不规则形中等T1中等T2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0 mm×55 mm×30 mm,其内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坏死区。除肿瘤坏死区在FLAIR像上显示为低信号外,肿瘤组织在FLAIR和DWI像上皆为中等信号。软组织包块边界清楚,左侧眶尖和左侧上颌窦后外侧壁受压。MRI增强扫描示软组织包块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图1~5)。术前根据MRI影像特征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中见包块有包膜,质硬,血运极为丰富,术中出血约1 500 mL,切除肿瘤组织合计直径约30 mm。病理检查:HPC,生长活跃。免疫组化:CD34(+),Vim(+),EMA(-)。
①T1WI图像示左侧翼腭窝区中等T1异常包块影,其内见长T1信号坏死区;②T2WI图像示左侧翼腭窝区中等T2异常包块影,其内见长T2信号坏死区;③、④FLAIR和DWI图像示左侧翼腭窝区中等信号包块影,坏死区为低信号;⑤强化T1WI示左侧翼腭窝区包块强化。
讨论
HPC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骨骼、肌肉系统(以双下肢、腹膜后多见),其次为肺、肝、脾和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约15%~30%的HPC发生在头颈部,其中5%发生于鼻腔及鼻窦区域,发生在翼腭窝区域的肿瘤少见报道。
HPC最早由STOUT和MURRY在1942年命名并报道,起源于毛细血管Zinmerman外皮细胞,即周细胞(pericyte),1993年WHO将其归类为间质源性的肿瘤。病理学上HPC镜下特征为:以血管为中心周细胞增生,血管壁菲薄,甚至仅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使管腔呈裂隙状,有的扩张成血窦,相互吻合成鹿角状。坏死、出血及囊变多见,生长周期越短、复发越早者出血、坏死、囊变越重。免疫组化特征性表现为Vim及CD34呈阳性反应。HPC为潜在恶性肿瘤,可以有或无完整包膜,原发肿瘤手术切除后易复发或远处转移。也有作者认为约30%的HPC表现为恶性肿瘤特征。
HPC在MRI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包块影,形态多不规则。软组织包块多为中等T1中等T2信号,坏死区域为长T1长T2信号,少见钙化信号。以往研究很少涉及HPC在FLAIR和DWI像上的特征,本文病人在FLAIR和DWI图像上软组织包块表现为中等信号。MR增强扫描示软组织包块多明显强化。
HPC在CT图像上多为软组织密度包块,可以存在低密度坏死区,高密度钙化少见,包块边界多较清楚,肿瘤对周围骨质的压迫或侵蚀可导致骨质吸收或缺损。CT增强扫描肿瘤组织多明显强化。
由于HPC没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且发病率很低,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本例病人术前曾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多见,特别是神经鞘瘤,MRI上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或中等T1中等T2异常信号包块影,易发生囊变坏死。在影像学上神经鞘瘤和HPC不容易鉴别,容易误诊,但病理检查可以鉴别两者。
HPC临床治疗仍以肿瘤全切为主要方法。由于肿瘤血供非常丰富,术前栓塞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转贴于
关于翼腭窝血管周细胞瘤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关于医学毕业生择业观价值取向及教育途径
- 口腔内科临床教学思路研讨
- 精神病女患者一年内复发住院44例临床浅析
- 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时代变迁分析
- 关于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关于法舒地尔对心肌急性梗死大鼠心肌组织Bc
- 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DCCIK细
- 关于导管鞘引导脑室腹腔分流管入腹腔治疗脑
- 关于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
- 关于玻璃粘连蛋白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
- 关于靶向bcl2基因短发卡RNA干扰真核质粒
- 关于MMP10、MMP11及TIMP2在胃癌组织
-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79例临床浅析
- 关于完善教学激励制度对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
- 关于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护理体会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