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毕业生择业观的价值取向和教育途径。方法 分析了医学毕业生在择业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途径进行探讨。结果 经济体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引起毕业生就业观念改变,主流是好的,但其择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应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更新就业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结论 应加强毕业生择业教育工作,使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保证其择业价值取向客观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医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教育途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job outlook of graduates of medicine and the way of education. Methods The key issue on value orientation in vocational selection in graduates of medicine was analyzed, and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explored. Results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has change the view of employment in graduates. The the main stream is good, but deviation on the job selection exists. The educ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should be renewed,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education on vocational selection in graduates should be reinforced, to combine the benefits of inpidual, society and country well,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object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alue orientation in job selection.
[KEY WORDS] medical graduate; valu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selection; way of education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人,而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人。在所有学科大类中,医学类学生就业率排在最末位,低于平均水平大约5个百分点。而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到来,使得医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种“双重压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医学生而言,就业成为必须面对而又相当棘手的问题[13]。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择业观的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医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择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冲突的存在,使当代医学生存在一定的信仰危机及伦理道德方面的困惑,也导致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淡漠。许多学生在精神家园中迷失了方向,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不知何去何从,找不到人生价值目标。面对众多的社会实际现象,许多学生辨不清是非曲直,“自我”在医学生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开始极度倾斜,传统的“义利”观受到严峻的挑战,西方意识形态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成为一些学生推崇的价值取向。另外,由于目前在校医学生都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头脑中对阶级对立观念缺乏必要的认识,对爱国主义的态度冷淡,甚至对爱国主义有一些错误认识,还有人认为爱国主义与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人生自我价值是相互矛盾的。
1.2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国家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反差
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或大企业工作,认为只有在大环境中才能施展才华,干出一番事业,充分表现出自身价值,这部分人约占大学生的70%左右。但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绝大部分地区和基层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状态,急需发展,急需人才,而其分布主要在中小城镇、中小企业和边远地区,目前国家真正需要人才的恰恰是这些地方和单位。这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国家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反差的根源。
1.3 部分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社会需求方式发生了转变,就业形式向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毕业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毕业生择业需要个人与社会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理想位置。而目前部分毕业生仍然沉溺于“时代骄子”光环中,脱离客观现实。因而在选择职业上过分看重自己,不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依据社会实际需求需要我做什么,我能做得了什么,而是我想干什么就选择什么。这部分人一般好学,有雄心,但偏重自我意向选择,好高骛远,心理浮浅。与之相反,一部分毕业生依赖思想较重,抱着无可奈何的心理顺其自然,盲从选择。
1.4 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贪图安逸享受
就业形势严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不平衡导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错位。问题不是医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大家不愿意从基础做起。部分毕业生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讲实惠,重个人利益,找工作以生活待遇为条件,表现庸俗,无形中降低了自身的价值。或者满足于享乐,不求事业发展创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崇高的敬业精神。
1.5 金融危机下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趋紧
今年,遍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使部分企业用人数量大为缩减。日前,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发布报告称,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招聘冻结、取消招聘或裁员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部分金融、通讯、IT公司裁员计划达5%~10%。报告称,2009年整体招聘数量依然呈下降趋势。但是另一方面,求职人数不断增多,其中第三季度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数量增幅最为明显。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高校生,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金融危机下,国内毕业生的就业“恐慌症”似乎也越来越严重。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走向社会的学生需设定一个正确的期望值,重新思考与梳理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从容应对变化,设定一个更合理的期望值,才能更好地就业。
2 新形势下医学毕业生择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途径
2.1 加强对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
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这是坚定学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这些理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时要紧密联系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实际结合起来,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教育形式上,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4]。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民族文化中,融入到经济生活中,融入到个性培养中,从而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面对当今世界愈加激烈的多元文化冲突,要大力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通过加强道德教育,逐步在高校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为基点,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体实践。
2.3 教育医学生增强时代感,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毕业生就业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其择业价值取向必须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为此,毕业前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科学发展现状及趋势教育,以便毕业生把握择业方向。这就要求毕业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结合实际,以自身条件为基础,在社会发展中找到最佳位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5]。
2.4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发展
在我国上大学就等于鲤鱼跳龙门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就业常态化、普通化,改变了全民不上大学就没出路的一贯想法,使就业市场陡然间拥有了无穷的活力。我们发现,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践能力,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因此,对毕业生来讲,一方面需要学有所长,掌握扎实的知识功底,这可以称之为“硬实力”。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大力加强自身的“软实力”。沟通技巧及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只有“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手抓,才能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中,更好地为步入社会做好全面的准备[6]。
2.5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毕业生进行因势利导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及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其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特别是在多元文化冲突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价值观,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医学生的择业取向。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医学毕业生将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是保证毕业生在全球化的金融危机时期择业价值取向客观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惠芸. 论医学生从业素质的要求与培养[J]. 医学与哲学, 2001,22(10):26.
[2]郝志强. 把握时机适时调整:谈谈医学生择业[J].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 2001,11(1):34.
[3]李国贵. 浅论医学毕业生就业[J].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14(3):292.
[4]朱文华. 21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素质教育及实施的基本途径[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37(3):246.
[5]刘源.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 科技信息, 2009,17:103.
[6]刘甲玉.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09,2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