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附1例报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274 日期:2025-05-07 来源:论文网
作者:魏志敏 姜天福 赵鹏 纪祥瑞 李霞 孙玲玲

【摘要】 目的 提高对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ACIF)的认识。方法 对1例确诊为ACIF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CIF是弥漫性肺纤维化一种特殊形式,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小叶结构增粗。病理学特征: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管壁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平滑肌增生。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职业接触史有关。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胸闷憋气、活动后呼吸困难。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学改变。结论 ACIF具有独特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需要与间质性肺炎鉴别。
【关键词】 肺疾病,间质性;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
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ACIF)为弥漫性肺纤维化的一种特殊形式[1]。本文对1例确诊为ACIF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病人,女,33岁。因胸闷、憋气半年,抗生素治疗无效,症状加重3个月入院。既往健康,从事皮毛、皮革加工4年。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除抗O(414 kU/L) 和C反应蛋白(18.4 mg/L) 增高外,其余均正常。X线检查显示双肺中上野弥漫分布絮状高密度影,考虑炎症可能性大(以间质病变为主)。肺CT检查显示:双肺弥漫性分布斑片状、结节状及索条状密度增高影,以中上肺为著,小叶中心结构增粗,支气管和血管束增厚,小叶间隔未见明显增厚;右下肺透光度增加,未见蜂窝肺改变。考虑为双肺弥漫性病变。肺功能检查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肺穿刺示:(右上肺前段中叶)肉芽肿性炎及纤维化,可见凝固性坏死及多核巨细胞,未见朗罕细胞及典型类上皮细胞。PAS(-)。胸腔镜检查:胸腔内无积液,肺外观尚可;右肺中上叶斑点状白色病变,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送检肺组织1.0 cm×0.5 cm×0.5 cm,部分略实变。显微镜下观察: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呈斑片状分布,血管及细支气管周围增厚,细支气管黏膜下及管壁周围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增生,增生的平滑肌呈束状环绕管壁,未见管腔闭塞;细支气管壁周围小血管增生及血管壁平滑肌增生,气道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并纤维化,并向周围肺实质延伸,其间肺组织大致正常,有代偿性肺气肿;胸膜增厚,近肺膜处可见纤维性结节,中心有凝固性坏死,考虑陈旧性结核结节。免疫组化检查:CD1a(-),S100(-),六胺银染色(-),PAS(-)。病理诊断:ACIF。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和抗结核等对症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脱离原工作环境并递减至停用糖皮质激素,随访两年半病人情况稳定。
  2 讨论
  ACIF为弥漫性肺纤维化的一种特殊形式[1],2002年DE CARVALHO等[2]以小叶中心性纤维化为题、稍后YOUSEM等 [3]以特发性支气管中心间质性肺炎为题分别报道两组病例,病变特点均为小叶中心性纤维化。2004年,CHURG等[1]又报道12例此类病人。2005年,易祥华等[4]报道1例ACIF病人,并建议以特发性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统一命名。以上4篇文献报道病例的共同特点均为病因不清;少数病人吸烟、接触棉和塑料加工及粉尘、化学药品甚至毒品;临床症状包括慢性咳嗽、胸闷、憋气,活动后加剧,随病情进展,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大部分为中重度限制性通气障碍,部分伴弥散障碍;肺部X线表现弥漫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影,主要分布于肺野中心,支气管壁增厚及肺体积缩小;CT显示双肺弥漫分布结节状、索条状密度增高影,以中上肺为著,并以肺门中央带分布为主,小叶中心结构增粗,气管及血管周围间质增厚。影像学表现与肺间质纤维化非常相似。病理学检查:病变以进行性的小叶或小气道中心性纤维化为特征,沿血管及细支气管周围平滑肌和纤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以小叶中心支气管为主,其间肺组织大致正常,有代偿性肺气肿。炎症表现轻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CHURG等[1]报道12例ACIF病人,其中5例病情进行性加重,4例半年后死亡,只有3例病情好转。    本例病人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与上述文献报道相似,但并发陈旧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可能与病人病变程度较轻并及时脱离职业环境有关。因此,推测ACIF病人如及时诊断和治疗并早日脱离暴露环境能够改善预后。
  
  ACIF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该病病因不明,疾病初期病人有流感样症状,且有短暂的进行性呼吸困难。CT检查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影,为小气道内胶原增生形成的所谓的Masson小体,病变以肺泡管为主,可向远端延伸至肺泡腔,向近端累及肌性细支气管,肺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4]。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良好。②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该病病因未明,高发年龄为40~50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活动后呼吸急促,病理特征为细支气管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无明显管壁纤维化和平滑肌增生,病人常有副鼻窦炎病史,抗生素治疗效果好[5,6]。③过敏性肺炎。病人有过敏原接触史,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向周围发展的特点,多数有肉芽肿结节,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
  
  (本文报告病例承蒙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刘鸿瑞教授提供会诊意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CHURG A, MYERS J, SUAREZ T, et al. Airwaycentered interstitial fibrosis: a distinct form of aggressive diffuse lung disease[J]. Am J Surg Path, 2004,28(1):6268.

  [2]DE CARVALHO M E, KAIRALLA R A, CAPELOZZI V L, et al. Centrilobular fibrosis: a novel histological pattern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J]. Pathol Res Pract, 2002,198:577583.

  [3]YOUSEM S A, DACIC S. Idiopathic bronchiolocentr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J]. Mod Pathol, 2002,15:11481153.

  [4]易祥华,程晓明,李惠萍. 气道中心性肺间质纤维化[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5,34:755756.

  [5]侯显明,于润江. 间质性肺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22235.

  [6]刘鸿瑞,刘彤华,任华.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临床分析[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1,30:32532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