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进展性卒中的效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168 日期:2025-05-06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摘要】 目的 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进展性卒中的效果。方法 将起病在72 h内的5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第1天10 BU,第3、5天各5 BU静脉滴注,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0.4 mL,每日2次腹部皮下注射,连续7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并对治疗前、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1例而对照组7例发生进展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7,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T、PT、APTT轻度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降低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有利于进展性卒中的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脑梗死 巴曲酶 肝素 低分子量 学预防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atroxobi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carin (LMWH)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stroke. MethodsFiftyseve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72 hours of the onset,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ed group (batroxobin with LMWH) and control group (LMWH). For treated group; batroxobin 10 BU intravenous drip at day 1; 5 BU at day 3 and day 5; meanwhile, LMWH, 0.4 mL , was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twice daily for 7 days in addition to routine treatment.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thrombin clotting time (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fibrinogen (FIB)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eurologic function deficits of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Progressive stroke occurred in one case in treated group, and seven in control group (χ2=4.97,P&<0.05). The FIB declined, PT, TT, and APTT elongated in the treated after treatment, but all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 Conclusion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batroxobin with LMWH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rogressive strok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 functions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infarction; batroxobin; heparin, lowmolecularweight; chemoprevention
  进展性卒中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48 h内或更长的时间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约占脑梗死的26%~43%[1,2],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进展性卒中一旦发生,其治疗效果差,因此,预防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卒中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57例脑梗死病人均为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病人,起病在72 h内,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均经颅脑CT或MRI扫描证实。按就诊先后查随机数字表,分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80岁,平均(66.6±9.0)岁。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43~79岁,平均(65.7±9.7)岁。排除年龄超过80岁,既往有脑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曾做过大手术或有严重外伤,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消化性溃疡,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过低(&<1 g/L)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进展性卒中的诊断 起病6 h后病情仍在进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瘫痪肢体肌力较入院时下降2级或2级以上;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增加9分或以上,或SSS评分增高≥18%。颅 脑CT复查排除梗死后出血、其他血管发生了新的梗死,除外严重脑水肿或因严重的感染、高热、心功能不全所致的病情进展即诊断为进展性卒中。
  1.2.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应用200 g/L甘露醇、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第1天给予巴曲酶(DF521,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10 B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在60 min内滴完,第3、5天各5 BU静脉滴注,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0.4 mL,腹部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腹部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 d。
  1.2.3 观察指标 采用ACL Futur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贝克曼公司生产)监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FIB。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情况,1周内复查颅脑CT,症状加重者立即复查。根据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疗效制定标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
  1.2.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统计处理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进展性卒中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1例(3.6%)发生进展性卒中,而对照组有7例(24.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97,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4周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77,P&<0.01)。见表1。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3 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
  治疗组治疗12 h后PT、TT、APTT延长,FIB浓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4~13.28,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见表2。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
  2.4 副作用
  治疗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者,仅见腹壁青紫者8例,无特殊处理,停药后自动消退。

3 讨  论
  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溶栓疗法可能成为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应在发病6 h内完成。然而,国内脑梗死病人6 h内就诊率仅为15%[3],85%的病人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展性卒中多数发生在病后6 h至1周,其原因有血栓的扩展、血管或侧支血管的阻塞、脑水肿、严重的感染及高热,另外还有心功能不全、并发出血及肿瘤等,但大多数系因血栓扩展所致。进展性卒中发生率较高,颈内动脉系统约占28%,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54%[4]。阻止症状的加重和进一步恶化,使神经功能缺损在短期内得到较明显的恢复,将可挽救更多的脑梗死病人,减少残疾率,提高脑梗死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近3年来,我们采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巴曲酶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样物质,属于糖蛋白,其肽链由23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36 000。资料表明,巴曲酶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除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tPA释放外,还具有降低血黏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5]。研究发现,在脑梗死后单独使用巴曲酶颅内出血不增加,巴曲酶和尿激酶联合应用也不增加颅内出血[6],提示巴曲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抗因子Ⅹa、抗凝血酶(FⅡa)活性作用,并能促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释放和促纤溶作用,较普通肝素的出血副作用少,能预防溶栓后再梗死。因此,我们选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并与低分子肝素钙随机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促进缺血性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同时,TT、PT、APTT、FIB监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T、PT、APTT轻度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治疗组出血副作用相对较轻,未发生颅内及其他脏器出血等严重副作用。本文结果表明,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进展性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维治.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40.

[2]CASTILLO J. Deteriorating stroke: diagnostic criteria, predictors,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J]. Cerebrovasc Dis, 1999,9(Suppl 3): 18.

[3]国红, 张晓燕,王新德,等. 急性脑卒中病人来诊时间和CT确诊时间的观察[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6(6):332335.

[4]孟家眉. 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4:86.

[5]IZUMI Y, TSUDA Y, ICHIHARA S I, et al. Effects of defibrination on hemorheology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CO2 reactivity during hypocapnia subjects[J]. Stroke, 1996,27:13281332.

[6]胡湘蜀,周东,胡湘渝,等. 巴曲酶、尿激酶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颅内出血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35(3):9910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