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549 日期:2025-04-30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120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后观察用药、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治愈113例(94%),好转5例(4.1%),无效2例(1.7%),术后半年随访满意度为97%,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积极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对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功能性恢复极为重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内窥镜 鼻窦手术 护理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方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在清除发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的气和粘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把以往根治性或者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120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72例,女58例,年龄18~60岁;其中,功能性鼻窦手术65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5例、鼻息肉摘除术20例。手术方法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经鼻内窥镜行鼻息肉摘除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
  2 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恐怖心理。同进,向患者讲解鼻内窥镜手术的先进性、科学性,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手术特点及麻醉方式等,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术前检查及准备 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CT、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出血时间测定试验等检查。术前1d剪鼻毛,男患者剃胡须,清洁鼻腔及面部,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全麻患者术前8h禁食,4-6h禁饮,以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的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1]。术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术前30min按医嘱肌肉注射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 g,以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及减少腺体的分泌。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局麻患者术后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以利引流,并减轻鼻肿胀,防止血染的分泌物流出。术后第1天,均有鼻部憋胀感、饱满感,并有头胀头痛等症状。因手术后用碘仿纱布条或凡士林纱布条填塞鼻腔,故患者感到不适,告之患者这是正常情况。可采用冰块或冷毛巾进行冷敷,即可止血又可减轻头、鼻憋胀感,疼痛剧烈者可按医嘱给予止痛剂,以减轻手术后肿胀的反应。
  2.2.2 观察手术鼻腔出血情况 术后均有鼻腔少量渗血,告之并安慰患者,这是正常情况,并嘱患者轻轻吐出勿咽入胃内,以免胃部不适引起呕吐。同时,观察出血量的多少。特别是鼻腔填塞后用口呼吸,患者感到口唇干燥,可告知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或用棉签蘸水浸润口唇。
  2.2.3 全麻患者的护理 全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利口腔内分泌物及血液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误吸。按医嘱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如有问题及时调整。待患者完全清醒及各项指标正常后停多参数心电监护。
  2.2.4 术后炎性反应 术后按医嘱给予抗炎止血补液治疗。个别患者术后2d-3d,出现伤口炎性反应,体温37.2℃-37.8℃,一般无须特殊处理;超过38℃以上,可按医嘱给予退烧药对症处理。
  2.2.5 术后鼻腔冲 术后24h-48h,最长72h取出鼻腔填塞纱条,待纱条取出后每日需清理鼻腔,创面有时干燥结血痂或分泌物堆积形成干痂,故必须清痂,以加速创面愈合。清洗鼻腔应用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18万u+地塞米松10 mg或用生理盐水500 ml+鼻腔冲洗剂1包,冲洗鼻腔2次/d。可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如:复方萘甲唑啉喷雾剂和曲安奈德鼻喷雾剂1-2次/d喷鼻,防止息肉复发,并减轻水肿加速创面恢复。
  2.2.6 饮食护理 局麻患者或全麻清醒6h后给半流质饮食,1~2d后给普食。忌辛辣刺激性及硬性食物。患者因张口呼吸,应注意口腔卫生。
  2.2.7 睡眠护理 术后因鼻腔填塞改变呼吸方式,患者会感应呼吸不畅,难以入睡,告知患者应张口呼吸,保障足够睡眠时间。
  2.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因鼻窦的重要结构,即鼻窦又称副鼻窦,是分布在鼻腔周围的一些含气的空腔。共四对,左右对称排列,分别称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上颌窦位于眼睛之下的上颌骨,是四对鼻窦中最大的一对。筛窦位于眼睛和鼻之间,鼻腔外上方的筛骨内,并向后通往头颅。额窦位于眼睛之上的额骨,筛窦的前上方。蝶窦位于头颅骨底部的中心,蝶骨体内,鼻腔的最后上方。如手术中损伤这些结构,会引起严重后果,常见并发症有鼻出血、眶内血肿、脑脊液漏、鼻腔粘连等。 转贴于    2.3.1 鼻出血 术后1—2天内鼻腔有少许渗血和痰中带血,属正常现象。如患者鼻腔渗血量多,大量鲜血从鼻孔流出,或从口中吐出大口鲜血,说明有伤口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医生行鼻孔填塞止血处理。
  2.3.2 眶内血肿 因术中损伤纸样板后手术进入眶内造成,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眶周有无淤血、肿胀、结膜有无充血、眼球有无突出,经常检查视力,观察视力变化。如发现球结膜充血并伴有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障碍,表示眶内受累,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措施。
  2.3.3 脑脊液漏 脑脊液鼻漏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鼻腔有持续不断的清水样液流出,则考虑为脑脊液鼻漏的可能。应报告医生,给予相关护理措施:(1)拆除纱条,嘱患者禁擤鼻、咳嗽、打喷嚏,以防颅内压增高。(2)卧床休息1周,给予降颅内压及抗感染治疗,一般1~2周痊愈。严重者可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2.3.4 鼻腔粘连 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1周~1个月内鼻腔会有较多的分泌物及干痂,鼻腔纱条抽出后,应及时清理术腔的凝血块、分泌物和结痂,每天鼻腔冲洗2次,连续冲洗1个月以上,以免鼻腔粘膜粘连,造成手术失败。
  3 出院宣教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只是一个关键阶段,而术后的综合治疗和随访复诊则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5]。因此,患者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和复诊,患者出院后继续按医嘱服药抗炎治疗和鼻腔冲洗,鼻腔冲洗2次/d,连续2~3个月。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定期门诊行鼻内镜鼻腔检查清理1次,清除术腔的肉芽、血痂、滤泡组织及分泌物,防止术腔粘连,保持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第2个月,每2周1次,第3个月,每月1次,至术腔粘膜上皮化,一般就诊3个月,有的患者复诊时间持续半年或更久。
  4 总结
  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手术是近年来逐渐推广的一种鼻部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由于鼻内窥镜使用冷光源(150w-300 W)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术器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和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把以往根治性或者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大大增加了手术的治疗范围并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治愈率。而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手术后的护理也至关重要,如果护理跟不上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并可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因此,认真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许庚.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发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1):29-31.
[2]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9-208.
[3]刘蓓,梁建平,等.修正性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9):539-541.
[4]刁键.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2):182.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