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乳腺手术321例病例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1286 日期:2025-04-27 来源:论文网
作者:万正华 彭爱娟 张林秀 陈萍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乳腺肿块诊断方法以及乳腺疾病防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门诊手术室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共计321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分析其中最多见的病种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在门诊乳腺手术中,40岁以下占大多数,为73.21%,最常见的是乳腺纤维瘤(55.76%)和乳腺腺病(28.04%),乳腺囊肿(11.53%)亦较常见,还有部分为不典型增生(1.87%)和乳腺癌(1.56%)。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乳腺纤维瘤、乳腺腺病和乳腺囊肿与年龄具有较强相关性。结论 门诊乳腺手术以40岁以下女性为多见,主要是乳腺纤维瘤,亦有部分乳腺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存在。一方面要提高乳腺肿块的诊疗水平,对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积极开展乳腺病的防治的宣教,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乳腺手术 门诊 乳腺疾病 防治
  女性乳腺疾病繁多,其中尤其是乳腺癌,已成为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1]。门诊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肿块对乳腺癌的防治至关重要。为了了解门诊乳腺肿块的病种及年龄构成,现就我院自2007年1月1至2010年12月31日所做的乳腺门诊手术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21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14—55岁。均因乳腺肿块来诊,术前体检及彩超检查均无腋窝淋巴结肿大,术后送病检。对321例手术病理结果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分类及各病种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病理检查结果分类及各病种年龄分布 例(%)    
  
  2.2 采用SPSS 17.0软件对乳腺纤维瘤、乳腺腺病和乳腺囊肿三种主要门诊病例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0.05,说明在门诊乳腺手术的患者中该三种疾病发病与年龄具有相关性。    3 讨论
  3.1乳腺纤维瘤常见于青年妇女,本组门诊手术患者乳腺纤维瘤的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下(81.01%),尤以30岁以下占多数(54.19%)。乳腺纤维瘤是乳腺良性肿瘤,其发生与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性过高有关。乳腺纤维瘤恶变率比较低,恶变后主要为乳腺纤维肉瘤。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特别是对妊娠哺乳期间瘤体增长很快或年龄偏大病程较长,或伴有乳腺增生或多次复发者,应提高警惕。乳腺腺病,与内分泌状态和精神因素相关,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建议生活调理以及辅助中药和内分泌治疗。乳腺腺病也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应积极预防,准确地与早期乳腺癌相鉴别。乳腺囊肿病,是以乳腺上皮组织增生和囊肿形成为主的一种乳腺良性病变,对于单纯性较小的囊肿,可以先不考虑手术,予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囊肿较大或者小囊肿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者乳头有血性液体溢出时,可以先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恶变者再行手术并送病检。
  3.2 本组321例门诊乳腺手术中有5例乳腺癌,占1.56%,其原因主要是部分病例因鉴别较难而行手术切除病检。从年龄上看,出现了3例40岁以下患者(占60.00%),与乳腺癌流行病学年龄分布调查结果有出入,这是由于门诊把一些体征明显的病例直接收住院后造成的。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2],故40岁以上患者以乳腺肿块就诊时应注意排除乳腺癌的可能,穿刺活检以及手术切除病检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3.3 本组有6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占1.87%)以及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占0.62%),这两种类型的乳腺病是乳腺癌的最主要癌前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对乳头有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的患者,有条件时可先行乳管镜检查,明确以后行手术切除。对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为乳腺不典型增生者,一般予局切+内分泌治疗,对50岁以上、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不典型增生有明显异型性的患者应行预防性乳房切除+I期乳房再造[3]。乳腺癌前病变与乳腺癌有着共同的致病因素,也存在共同的基因改变[4],手术治疗后要注意定期复查。
  3.4 对于乳腺门诊患者,我们建议按如下流程进行诊疗:仔细询问病史(要注意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后,认真体格检查,发现乳腺肿块常规予以彩超和(或)钼靶检查,体检结合辅助检查,若考虑为良性增生性病变建议生活调理或予中药和内分泌治疗,一般不予手术;若为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病,建议门诊手术切除;若明确为恶性者建议住院手术治疗;若不能明确包块性质要及时行穿刺细胞学或活检检查来确诊,对穿刺和活检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高度怀疑恶性者可进行手术切除,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依冰冻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在门诊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乳腺肿块来诊患者大多数对乳腺保健和乳腺疾病防治知识所知甚少,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听信民间偏方耽误了治疗。这提醒我们乳腺科医师们在提高乳腺疾病诊疗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乳腺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一方面对来诊患者在就诊时进行宣教,另外,有条件时可以走出医院,到社区、农村去为广大女性宣讲乳腺疾病防治知识并教会正确的自我检查方法,切实落实乳腺癌的三级预防,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跃,张苏展,余捷凯,刘建,郑树.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646-648.
[2]于金书,崔毅,韩宝山,徐立成.乳腺癌发病年龄、确诊时间、职业因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肿瘤防治杂志.2000,7(4):338.
[3]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8.
[4]师永红.乳腺癌与癌前期病变[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7):76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