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血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AMI是心血管危重病症之一,病情变化快,如不能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1]。临床上需要及时诊断并进行溶栓处理,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科对2009年01月-2011年05月6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69例,其中男54例,女15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0.6岁。心肌梗死发于前间壁者21例,下壁者20例,广泛前壁者19例,高侧壁者9例。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为0.5~24小时,其中6~8小时内者50例,8~12小时者11例,12小时以上者8例。
1.2 溶栓方案
①溶栓前常规记录18导联心电图。检查大小便常规及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心肌酶、肝肾功能。②即刻口服阿司匹林0.3g,每天1次,共3天,以后每天口服0.1g;氯比格雷75mg×3粒,每天1次,共3天,以后每天口服1粒。③用0.9%生埋盐水100毫升加尿激酶150万单位,选择较大静脉血管,滴速70滴/分,30分钟内滴完。④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特别注意观察ST-T演变,以判断溶栓效果。尿激酶滴完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每12h1次,7~10天后停。
1.3 冠脉再通指标
①溶栓后2h内胸痛缓解。②溶栓后2h内抬高的ST段恢复或每半小时比较ST段回降&>50%。③CK一MB峰值提前至发病后l4h内,CK提前至16h内。④2h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时,间接提示心肌已得到再灌注。
2 护理配合中的体会
2.1 一般护理
对入院准备实行溶栓术的AMI患者进行溶栓的禁忌证排查,并立即送检出凝血时间、血型、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为溶栓做好准备工作。将准备实行溶栓术的AMI患者安置在临护室,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2 溶栓前的护理
① 患者进入CCU病房后,环境必须安静。嘱其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即刻进行心电监护。②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大多数AMI患者为初次发病,发作时胸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
患者体验到强烈的濒死感,表现为极度恐惧,加之疾病发作时需要在短期内采取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措施,患者恐惧情绪明显[2]。因此护士应给予安慰,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有疼痛者,先给予镇痛治疗,吗啡3mg静脉推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意义,同时介绍溶栓成功的病例,给患者创造一个可信的治疗环境,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检查。③详细记录入院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④准备抢救车及必备药品、除颤仪、输液泵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量选用前臂较粗的静脉并用留置针,尽快准备溶栓药物。
2.3 溶栓时的护理
①熟练掌握临床评价再通的标准,溶栓期间进行心电监护,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为基础值,溶栓后第10~15min记录心电图,30min打印全导心电图,次日打印全导心电图4次,第三天3次,以后每日1次,详细记录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②耐心听取患者主诉,溶栓时每15min记录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等,溶栓后2h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和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③随时和医生联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脉搏,以防止并发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同时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陪护。
2.4 溶栓后的观察及护理
①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胸痛等情况,如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②溶栓治疗12小时后首次给予抗凝治疗,以防冠状动脉再梗塞,我院使用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钙,用法为4100单位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使用7-10天。③按医嘱抽血检查心肌酶每2h1次共10次,以了解其动态变化,如酶峰前移在发病后14h以内,也是提示冠脉再通的有效指征之一[3]。④注意观察皮肤、粘膜、痰、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有无出血征象。如发现出血征象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⑤护理操作应熟练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反复穿刺。⑥要多巡视关心病人,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并予以解决。⑦病人发病第1周,尽管进行了溶栓治疗,还应绝对卧床休息[4]。⑧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大便时过度用力导致心脏骤停,诱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排便时一定要有人守护。⑨加强夜间巡视工作,应注意观察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防止患者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心率减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物。
综上所述,AMI为临床的急症。溶栓前后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临床康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中,69例AMI溶栓治疗患者,61例持续性胸痛于30min内迅速缓解,其中15例肌酸磷酸酶前移,31例持续上抬的S-T段迅速下降接近基线,有6例灌注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经临床处理后好转。通过这69例溶栓患者的护理观察,我们发现接受快速通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明显高于以往常规入院治疗患者。其次,具有一定专科敏锐的观察力及熟练护理技术的护士,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滞后时间,并且可以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710-725.
[2]李宜,张国娟.急性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1-82.
[3]张淑贞,杨省莉.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术后监测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3,8(12):22.
[4]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03-1112.
关于6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