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发性硬化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0180 日期:2025-04-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护理人员积极的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特殊护理以及相应的治疗,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观察;护理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等处[1]。Poser等1983年提出并建立了MS确诊的新标准[2],即强调病灶损害在时间和空间上多发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正在呈逐渐上升趋势。我院神经内科于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了21例(MS),全部患者均作CT或(和)MRI检查,符合(MS)的临床诊断标准。MS 的病程多种多样,其对策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护理人员,重要的是在把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于急性期尽量控制病情的急剧恶化;在慢性期重点是维持患者机体可能的最大活动水平,给于精神上的安慰与帮助,并对患者家属反复进行指导,经过临床治疗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4-60(平均38.7)岁。其中视觉障碍者13例,肢体及肌力变化者17例,感觉异常者8例,共济失调者7例,大小便功能失调者7例,口齿不清者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及情绪不稳,住院天数5天-50天不等,平均住院天数19.5天。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适当活动。
  2.1.2饮食以低脂为宜,有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做好口腔护理,2次/日。
  2.1.3瘫痪患者,应给予皮肤护理,定时给予翻身,1次/2小时,预防压疮的形成。小便失禁患者,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注意皮肤护理,每天进行会阴擦洗,保持会阴清洁。
  2.1.4尿潴留患者,应在无菌条件下给予留置导尿,并按医嘱给予膀胱冲洗,每日更换尿袋1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2.1.5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肌源性心肌炎。
  2.2心理护理:多发性硬化患者,常有精神症状,以欣快色彩较多见,情绪易激动,或强哭、强笑、抑郁反应也不少见。针对患者心理改变,护士应全面了解病情,掌握复发病的特点,以及容易引起复发的因素,解除者患者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经常告知患者有好转的可能性,使其对冶疗抱有希望,对有肢体障碍的患者,应以亲切的语言谈心,使其能保存残存机能,感到生存的意义。不但对患者,也要鼓励其家属。注意事项(a. 耐心倾听患者诉述;b. 避免刺激性语言;c. 了解其情绪变化;d. 对必要的问题反复给予说明;e. 把握并控制其情感变化)。MS的精抻症状,不仅起因于患者的疾病.而更多的是由对疾病的不安和刺激所致,患者每天都有抑郁、灰心、对周围事物的拒绝和依恋等变化,故有必要经常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2.3病情观察
  2.3.1护士应注意观察暴发性肢体疼痛和强直性痉挛,若患者表现心慌,胸闷,麻木及烧灼感,多为发作前先兆,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医嘱服用卡马西平制止或减轻发作,对于发作性症状应详细记录发作的特点,部位,时间及次数。当疼痛和强直痉挛发作时,应保持室内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声响和皮肤激惹,遵医嘱指导病人服药。
  2.3.2密切观察有无体象障碍,如患者平卧,却认为是坐卧姿势 或感到瘫痪不与躯干相连,自觉躯体漂浮在空中等。致使患者心理恐惧。护士应安慰患者,关心患者,给予精神鼓励,并及时向医生汇报,给予及时处理。经常检查有无感觉障碍,防止意外损伤,保证病人安全。
  2.3.3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注意患者的心理,以耐心的态度倾听病人的诉说,把病人的诉说组织成语言重新询问,以便确定,正确把握语言障碍的种类与症状,确定治疗方法,要求患者慢慢地一句一句地诉说,确定是或不是的表现法,或利用笔谈,文字或单词来沟通,循序渐进,进行语言功能训练。
  2.3.4对于运动、感觉障碍的患者:(1)急性发作期,嘱其安静卧床,需加床挡,并注意摄取营养。保持麻痹肢体处于最佳位置. 以防挛缩及变形。对于感觉障碍严重的患者, 注意使其避免烧(烫)伤。注意预防褥疮,避免同一体位的长期压迫.变换体位.局部按摩,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因在急性期使用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机体处于易感染状态。MS的麻痹一般呈截瘫,从无力感到完全麻痹,表现多种多佯。感觉障碍有时伴有疼痛,症状轻微时,可进行按摩、体位变换及交淡等。症状严重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部分MS患者急性期存在排解小便费力或困难,此时需注意辅助患者身体及心理康复,尽早培养起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告知患者尿路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指导病人膀胱充盈训练,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皮肤及会阴的护理。(2)慢性期 进行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保持和提高残存机能。这可与康复科协作,制订活动计划,在病房里也要继续执行,注意防止跌打损伤。根据麻痹的程度,考虑使用步行嚣、轮椅等工具,促进其做移动动作,要特别留意穿着物、鞋椅等的位置,不要杂乱无章。日常生活动作的护理(a. 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其自己完成,不能做的事情给予帮助;b. 在病房里帮助患者翻身、起坐、站立、移动轮椅等日常生活时,作基本的动作指导),患者有时会因对自身状况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安而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因此对患者不能采取强制训练,而要经常注意其精神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3)恢复期 应鼓励患者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宜剧烈运动。    2.4眼部护理: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进展缓慢,加剧和缓解反复交替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病因不明。早期临表现差异较大,有半数以上首发症状在眼部[3],表现为视力减退与视野缺损。视力减退,轻重不一[4],视野缺损常为中心暗点、旁中心暗点、周边视野缩小.双眼颞侧偏盲。暗点常为低密度和一过性的,时现时消或在一处消失,在另一处出现[5]。出现视力及视野改变,此时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能尚未出现。故患者往往首诊于眼科。
  2.4.1视觉障碍时,须留陪伴,眼睑不能闭合时,遵医嘱给予消炎眼药水,睡前给予红霉素涂眼,以预防角膜感染,每次点眼完毕,用无菌纱布覆盖双眼,告知患者勿用手揉眼,以保持眼部的清洁,防止感染.MS患者存在视觉障碍,入院治疗期间,不免需进行病房外的相应检查,此时,就需要外出有陪伴,在病房期间需仔细检查有无身体某部位损伤,以保证病人安全。
  2.4.2指导患者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视力,体力和脑力疲劳,生活安排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严密观察有无眼胀,视力减退,视力模糊,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1)伴有视力减退时 避免强光照射(a.在病房里安装窗帘;b.针对性地安排好床的位置),避免阅读小字和长时间读书写作。保持其精神安定。整理环境,排除障碍物,使其行动方便。(2)失明的时候,将物品放患者清楚的位置。注意语言与行为,全体工作人员给予一致的帮助,以赢得患者的信赖。
  2.5治疗护理
  2.5.1按医嘱使用激素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期间,护士应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尿排钾增多,肌无力,胃酸分泌增多,导致消化道溃疡。也可引起精神兴奋,烦燥失眠,若有上述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2.5.2护士应将诊疗期间观察药物副作用,及预防的方法教会患者自我掌握,如应用对胃肠道刺激性药物时,指导患者饭后15-20min服药,遵医嘱同时服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如硫糖铝,h3-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沙莫替丁),以减少消化道副作用。观察血糖,尿糖及早发现药物性糖尿病,按时按量服药,嘱患者不要擅自更改剂量或突然停药,以防止病情变化,巩固疗效。
  2.5.3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使用前行知情同意书签字,告知患者家属治疗费用较高,有过敏的风险。护士在治疗时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背部酸痛,寒战,发热,腹痛和胸口发紧。即刻反应可能出现面色潮红,气短,背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输注丙种球蛋白时,注意输入速度,及时更换液体,输入前后使用0.9%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输液管,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发生药物反应。呼吸肌麻痹患者,应做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并做与呼吸机相关护理。如:密切监测患者的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便随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窒息的发生。
  3讨论
  本病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自发缓解与病情加重或复发交替发生,有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过程,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潜在的危险,如脏器受损,肢体关节要适度活动,能改善肢体功能,循序渐进增强体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状态精心护理,使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的能力。MS在长期的病程中,随着病情的进展和一时缓解,其症状也多种多样,这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变化,重要的是动员其家属从侧面给予帮助。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防止种种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护士必须及早地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做好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88-194
[2]Poser CM,Pay DW,Seheinberg L,New diagnosis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 for guidline research proto-ca1s[J].Ann Neural,1983.13(3):227-231
[3]李玉珍.多发性硬化的眼部改变[J].《中华眼科杂志》,1989,25(4):209-211
[4]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8-866
[5]杨景存.视神经病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8-5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