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脏介入 睡眠障碍 原因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1],以难以入睡和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2]。睡眠质量的好坏对确保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对于住院患者,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睡眠。失眠是住院患者的常见问题[3]。本文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入住心血管内科行介入诊疗手术的128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组为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行介入诊疗手术的患者128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42例,年龄38~70岁。冠脉造影加支架植入术68例,冠脉造影术40例,射频消融术15例,球囊扩张术5例。
1.2 入选条件 ①入院前睡眠正常者;②表达能力正常无精神疾患者。
1.3 诊断标准 ①入睡困难者:从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所需时间超过1 h;②不能入睡者:有轻微声响刺激便会醒来,一夜睡眠中醒来达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觉醒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 h以上,醒后即不能入睡;④睡眠时间缩短:虽然有充足的时间,但一夜合计睡眠时间少于5 h。
1.4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分3个部分:①病人的基本资料;②睡眠自行诊断表;③影响睡眠的因素。设置15项影响因素,分别在新入院第一日、术前一日、术后一日、术后三日四次发放给病人,由病人选择或填写。
2 结果
2.1 睡眠障碍的发生 调查病人128例,其中79人出现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61.7%。
2.2 失眠类型 见表1。 表1 失眠类型及失眠百分率
2.3 睡眠障碍的原因 见表2。表2 睡眠障碍的原因
3 讨论
3.1 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病人约61.7%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故如何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成为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据报道影响睡眠的绝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4]。失眠的发生与病人心理因素有关,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多种干预措施与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合,可收到独特的效果[5]。因此医护人员应分阶段、有重点的采取各种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睡眠的措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2 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新入院病人,由于对病区环境、病友、主管大夫、分管护士的陌生,又加上躯体疾病所引起的胸闷、憋气,均会出现睡眠障碍。新入院病人共10例出现睡眠障碍,环境陌生与胸闷憋气两项有6例出现睡眠障碍占60%。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详细、及时、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教育。对于新入院病人,帮助其尽快熟悉病区环境、主管大夫、分管护士、同室病友等,减少陌生感。躯体疾病引起的胸闷、憋气及时合理用药,尽快减轻病痛。
3.3 本组患者在术前有29例出现睡眠障碍。其中有13例(44.83%)是由于害怕手术造成睡眠障碍;还有7例(24.14%)是因为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而致睡眠障碍。大多数患者对冠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及射频消融、球囊扩张术不了解,对此存在着一定的顾虑,担心操作带来的不适和危险。我们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运用典型病例进行心理护理,向病人详细解释手术的原理及操作过程,讲述心脏的解剖知识及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及程度,让病人对心内介入术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顾虑[6]。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手术前夜充足的睡眠,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转贴于 3.4 本组病人因术后绷带加压包扎、砂袋压迫、限制肢体活动等一些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而引起的睡眠障碍有26例(74.29%)。要求医护人员应选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处的敷料及绷带包扎情况,是否包扎过紧。手术6 h后可根据包扎的松紧度适当为病人放松一下绷带,缓解一下压迫过紧的情况。必要时睡前给予地西泮口服或肌注。
3.5 随着病情的好转,进入恢复期的病人已开始关注自己的住院费用。本组恢复期5例睡眠障碍者有2(40%)例,认为其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住院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住院经费问题是许多患者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提示我们应站在患者角度合理安排其住院费用,让他们少一分担心,多一点放心[7]。我院现在施行给患者发放住院费用一日清单,使病人对自己的住院费用一清二楚,有疑问的可以随时查询,有错必改。这样就增加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了病人的不安情绪,使其睡眠得到改善。
3.6 本组79例患者睡眠障碍,由于噪音、医疗护理操作中断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有14例(17.72%)。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首先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在不影响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个人生活方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集中安排治疗和护理操作规,尽量不要打乱病人的睡眠周期。如果遇到必须处理的情况时,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其次指导患者讲究睡眠卫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若病人病情允许,可嘱其睡前30 min喝杯热牛奶或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 min。在枕边放少许菊花、桑叶等中药亦有益于患者睡眠[8]。
【
参考文献
】[1] 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9(1):50.
[2] 程利萍,孟虹,张代玲,等.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78.
[3] 库宝善,庄鸿娟.失眠与睡眠[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60.
[4] 徐归燕,计惠明.失眠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3):103.
[5] 赵新喜,张军,谭春英.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4.
[6] 刘元珍,马慧.冠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131.
[7] 田拥军,苗京亚.骨科住院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87.
[8] 杨亚娟,席淑华,赵金娣.脑卒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