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过去认为因溃疡常发生于卧床病人而得名,现在这一术语正在逐渐被压力性溃疡或压疮所代替。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使皮肤的完整性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是对长期卧床病人威胁较大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称:发生压疮的病人病死率较无压疮的病人病死率高四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六倍[1]。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压疮是护理卧床病人的一个重要举措。而截瘫病人由于截瘫肢体失去神经支配,除出现感觉、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失禁外,同时因长期卧床、汗液和尿液浸渍、局部营养不良等原因,更易发生压疮,所以做好截瘫病人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是每个临床护士值得关注的问题。我院抗震救灾病房于2010 年4 月16 日收住了一位截瘫病人,入院后自带一期压疮和二期压疮共3 处,除配合其他治疗外,压疮面重点给予氧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巴萨卓玛,女,40 岁,系青海玉树灾民。主诉:“腰部疼痛伴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两日”。患者于2010 年4 月14 日凌晨7 时49 分因地震时房屋倒塌后被埋压,约四小时被人救出后感觉腰部疼痛难忍,转侧功能受限,双下肢感觉消失,运动活动不能;医疗救援人员简单处理后,遂转运飞机运送来兰州后被直接送往我院救治。入院后经急诊拍X 线片和CT 示:“L1 椎体爆裂骨折伴脱位”。急诊以“1.T12、L1 椎体爆裂骨折伴脱位;2.“完全性截瘫”收住我院抗震救灾病房。入院症见:神志清楚,精神紧张,表情痛苦,腰部疼痛伴双下肢感觉自腹股沟以下完全消失,双下肢活动不能,肌力0级,肌张力存在,无明显肌肉萎缩,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双上肢各关节活动灵活,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双足跟均可见约2×2 cm 大小破损面,局部均有少量渗出,为一期压疮;骶尾部有一4×5 cm大小破溃面,疮面周围呈炎性浸润,创面上渗出较
多,为二期压疮;以上3 处压疮均为入院时带入。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诸症,纳差,大便未解,小便失禁,休息欠佳。测T36.7 ℃、P102 次/分、R22 次/分、BP105/62 mmHg、末梢血糖4.8 mmol/L。
2 方法
接诊病人后迅速安排床单元,评估病情后给予心电监护、留置导尿、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执行治疗医嘱,并派专人护理。针对现存的护理问题“压疮”除给予常规处理外,主要采用“氧创面疗法”。
2.1 疮面氧气疗法
对一、二期压疮面每日做晨间护理时首先进行疮面清洁换药,具体为疮面用盐水棉球擦拭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轻试吸附疮面少许渗液及分泌物,再用3%碘伏液消毒疮面,暴露5~6 分后疮面待干,再用2~3 L/min 的氧气接近疮面直接对吹20~30 分直至疮面干燥为宜,一期压疮:2~3 次/d;二期压疮: 4~5 次/d。
2.2 疮面暴露疗法
一期压疮面常规换药后即刻氧疗,为避免疮面受压和利于换药,用自制棉芯圈置于疮面外缘垫高悬空,保持疮面清洁干燥。
2.3 疮面包扎疗法
二期压疮面常规换药及氧疗后,疮面外敷玉红油纱布2 层,无菌纱布包扎,使之不受压,保持疮面湿润清洁,每2 小时翻身或变换体位一次。
2.4 全身支持疗法
在全身治疗方面,除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外,遵医嘱输注人血白蛋白5 g 和脂肪乳注射液250ml,每日交替输注,1 次∕d,连用7 d。
2.5 效果观察
每天每班对病人的皮肤及疮面进行评估、记录,并观察下列指标:一期压疮:观察局部皮肤颜色、面积、有无水泡。二期压疮:观察疮面大小、深度、色泽、表面有无结痂、渗出、脓腐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2.6 疗效评定
①一期压疮显效:局部皮肤红斑消退,皮肤颜色正常;有效:局部皮肤红斑消退,皮肤颜色变浅;无效:局部皮肤红斑未消退,出现水泡或皮肤破损。
②二期压疮显效:疮面缩小50%以上,渗出明显减少:有效:疮面缩小25~50%,渗出减少;无效:疮面缩小不足25%或疮面增大,渗出明显增多。
3 护理
3.1 加强管理,建立三级监控,做到责任到人
每班护理人员对此例截瘫病人的压疮做到心中有数,有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监管,及时对截瘫病人进行压疮的护理评估,持续评估压疮发生的风险。具体为对本例截瘫患者根据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护理评估。Braden 压疮评分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移位、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 部分,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2]。我们对此例截瘫患者3 处压疮面每班交接班时都进行认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皮肤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做到班班交接,护理部做到全程动态管理。
3.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①定时翻身、扣背,每2 h 翻身1 次,必要时30 min 翻身1 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完善交接班制度的执行。翻身时由家属协助将病人轻轻抬起移动翻转,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②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使用气垫床、海绵垫褥、糜子垫褥或用软枕垫在患者身体的空隙处,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降低骨突处皮肤所受的压力。骶尾部压疮面用外缠布条的气圈垫起悬空,双足跟用自制棉芯圈垫起悬空,其目的均为减轻局部受压,有利于疮面愈合。③坐轮椅时,使用气垫或海绵垫,避免坐骨结节处直接受压,每天坐轮椅时间不得超过6 h。 3.3 保护病人的皮肤
保持病人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擦浴皮肤时注意保暖,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被大小便污染时,应及时擦洗,并及时更换床单及衣服,避免使用浸湿的床单。抱病人上下床或上下轮椅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3.4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对患者双下肢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功能锻炼2~3 次/d,预防肌肉失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次生压疮的发生。每晚给病人实施全身温水擦浴,不仅能清洁皮肤,还能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可预防次生压疮的发生。
3.5 增进全身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鼓励患者进食,及时与膳食科联系给患者供应符合民族风味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饭菜,以改善全身营养,促进压疮愈合,降低次生压疮的发生率。
3.6 加强健康教育
给病人及家属讲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的相关护理知识,让病人和家属主动参与到预防压疮的护理活动中来,避免发生或争取现有压疮早日愈合。
4 结果
经过实施一期压疮面清洁换药后即刻疮面氧疗法2~3 次/d,二期压疮面清洁换药后即刻疮面氧疗法4~5 次/d,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此截瘫病人一期压疮面7 d 痊愈;二期压疮面10 d痊愈,再未发生次生压疮,疗效满意。
5 讨论
压疮是截瘫病人三大并发症之一。截瘫病人因病程长、长期卧床、并发症多等问题,护理中稍有不慎就会有压疮发生,我们根据此病人的临床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压疮预防护理计划和对现存压疮采取疮面氧疗法等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5.1 压疮面氧疗法的应用
压疮的发生机制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血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完整性受损而引起组织的破溃和坏死。所以除配合其他治疗护理措施外,疮面氧疗法可增加疮面营养、干燥疮面、减少渗出、改善疮面微循环、促使疮面组织尽早愈合。值得广大同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5.2 加大护理的监管力度
各班护理人员对压疮要做到全程、动态管理,做到班班床头交接清楚,包括疮面大小、渗出情况、氧疗效果及有无次生压疮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管理效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次生压疮的发生。
5.3 对压疮实施主动干预
对于截瘫病人来说预防压疮和治疗现存压疮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床护理中应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的提高,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落实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及基础护理,更能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截瘫病人时只有将预防压疮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护理此例病人时将Braden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应用于护理工作中,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重视程度,提高护士观察和判断能力,对现存压疮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红,付晓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2] 陈燕,彭丽丽.社区构建压疮评估预警综合管理模式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