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1 月1 日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已由过去每月按行政单位逐级上报改为全部由医疗机构网络直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经过2004 年1 月1 日至4 月1 日3 个月的试运行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全国所有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已采用这套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目前直报病种为法定37 种传染病(甲类2 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及“不明原因肺炎”。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中的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确诊后2 小时报出,乙类传染病确诊后6 小时报出,丙类传染病确诊后24 小时报出。为确保传染病能及时报出,我们制定了有关制度。
1 建立传染病领导小组。
2 各科室配备传染病登记卡与登记本。初诊预检或门诊发现的传染病人接诊医护人员应按规定项目进行。
3 网报人员应及时收集传报卡,按甲、乙、丙类传染病规定时间进行电脑网报与电话报告。
4 定期开展传染病诊断依据及填报要求的专业培训,加强督促检查,严防漏登、漏报、错登、错报,确保网报的完整率与及时率。
5 网络直报操作规定:①专用微机,确定2人负责网报。②现甲类传染病与乙类中的脊髓灰质炎、肺炭疽、非典时,医疗机构必须先电话报区CDC,再进行网报。
但在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时需注意:⑴医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卡要完整,准确;⑵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清楚可认,合乎逻辑;⑶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与网上录入报告卡内容一致;⑷时刻注意网络直报系统中传染病报告卡重卡情况,及时删除;⑸传染病报告卡要电子备份,按月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⑹要建立网络直报密码制度,密码要按月更换;⑺要防止传染病报告卡的漏报发生;⑻要有传染病登记薄,内容应比门诊日志增加报告人,收卡时间,订正时间三项。儿科应填写家长姓名;⑼节假日应有人值班;⑽传染病报告卡至少保存三年;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登记,加强辖区网络直报系统的 网络监视,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核实和判断,做到积极主动,心中有数;⑿报告病例如果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人应及时进行订正,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有医生执行,收卡工作由保健科工作人员实施,因保健科人员收卡工作需与全院各个科室医生协调。因此事涉及多个部门,并且是多个部门同级协调,因协调难度较大,部分协调部门的冷落挫伤收卡人员的积极性,并且传染病漏报,迟报后奖罚制度难以落实,因此在管理中应:⑴通过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 ,进一步明确责任 , 建立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⑵ 完善内部协调机制 ,不断增进部门沟通协作即建立职责分明、 流程明晰、 资源共享、 协调一致的管理模式。组织内部 ,部门之间、 成员之间既独立分工又无间协作 ,共同为医院发展目标而努力 ,使组织能够凭借畅通的工作流程实现高效运转。⑶尊重医护人员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 ,用柔性手段解决钢性矛盾 ,从而更好地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⑷遵照当地卫生局关于加强传染病管理的文件,提高疫情的报告率,减少漏报,保健科工作人员定期对疫情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认真进行奖励,漏报一例罚50 元。
我医院与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传染病网络直报,至今报告8千多例,经过上述医院行政管理,无一例漏报,迟报50余例。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管理变革与领导艺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68.
[2] 佚名.医院内部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