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丽华 赵慎林 尹兆富 邹毅强 宋道亮 张民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淄博市1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特征,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5年8—12月,随机选择淄博市12所城市小学、5所乡村小学4~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可疑对象,再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学生的年度健康查体,同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变应性鼻炎诊断依据2004兰州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放问卷6 548份,有效问卷6 148份,淄博市1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37%,男46%,女27%,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χ2=0585, P>005),其中城市发病率41%,男52%,女31%;乡村发病率为25%,男32%,女17%,城市与乡村发病率有明显差异(χ2=7922,P<00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38%,季节性变应性鼻炎662%;轻度781%,中重度219%;351%有变应性鼻炎家族史,159%伴有哮喘,294%发病前1年内有家庭装潢或家具更新史,167%经过正规治疗。结论 淄博市1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37%,其中城市患病率41%,乡村患病率25%,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室内室外环境与遗传因素最显重要。本市患儿正规治疗率较低。
【关键词】 儿童;特定年龄段;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feature of pediatric AR and correlative risk factors in Zibo. Methods A questtionnaire survey on allergic rhinitis was conducted among 6548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seventeen schools , aged from 10 to 11 years old ,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 from Aug. to Dec. , 2005 in Zibo. Suspects of allergic rhinitis , as identified by the survey, were recommended to specialist examinations for accurate diagnosis . Diagnosis criteria of allergic rhinitis were that of ARIA . Results 6224 quest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 The response rate was 95% and 6148 questtionnaires were available .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 aged from 10 to 11 is 3.7% in Zibo . The difference of prevalence between female (4.6%) and male (2.7% ) was in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 According to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R of Lanzhou in 2004 , perennial rhinitis is 33.8% , pollinosis is 66.2% . mild cases of AR 78.1% , moderatesevere cases of AR 21.9% . 35.1% of children with AR had inherent predispostion .15.9% patients with AR had bronchial asthma . 29.4% patients with AR had history of domestic decoration before they suffered from AR in 1 year. 16.7% patients has had treated .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 aged from 10 to 11 is 3.7% in Zibo.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ountry is 2.5% and city is 4.1%. Some factors led to AR . Domestic decoration and inherent predisposition we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induction of AR . Fewer patients with AR of Zibo were treated .
【Key words】 child,years old, AR, epidemiology
随着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高趋势,其发病约占总人口的5%~50%。我国现阶段各地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匮乏,我们于2005年8—12月对淄博市1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淄博市五个区12所城市小学(包括城区与近郊新区),5所乡村小学,以每所小学4~5年级10~11岁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6548例。
1.2 调查方法 根据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中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自行设计淄博市1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问卷调查表,问卷包括一般项目: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过敏史、诱因;变应性鼻炎相关症状:鼻痒、喷嚏、清水样涕、鼻塞、眼痒等,以及对睡眠、学习、活动的影响;环境因素:住所环境、学校环境,家庭装修或家具更新、家养宠物、被动吸烟等,以及曾经医生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共计42项。开始问卷调查筛选阶段,先委托当地教委或学校统一分发问卷,并向学生及老师讲明正确回答填写方式,尤其有鼻部症状的学生重点详细填写问卷内容,须有学生家长协助完成,问卷由学校统一收集后,经专业调查员(副主任医师3位)对问卷进行统一筛查,筛选出具有变应性鼻炎相关症状(鼻痒、喷嚏、清水涕、鼻塞3个或3个以上症状者)的可疑调查对象,再由耳鼻喉专业调查员随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年度学生健康查体组,一同到学校对可疑对象进行集中全面问诊,仔细核实问卷内容,进行专业检查(鼻腔检查、鼻腔分泌物涂片、过敏原检测约在另外时间进行),予以临床确诊。其中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由一位固定专业检验员操作;过敏原检测,应用德国BICOM2000型生物共振检测治疗系统进行穴位检测(可以检测5个系列491种过敏原),无痛苦,孩子及家长容易接受。
1.3 诊断标准 按照文献[1]中的诊断标准,分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分间歇性和持续性)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分间歇性和持续性),按病情严重程度分轻度、中重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放问卷6 548份,回收6 224份,应答率95%,再剔除未满10岁或超过11岁的学生后,有效问卷6 148份,其中城市4 697份,乡村1 487份。按照文献[1]中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淄博市1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37%(228/6 148),男4.6%(146/3 159),女2.7%(82/3 025),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χ2=0585,P>005)。其中城市发病率为41%(191/4 697),男51%(121/2 386),女31%(70/2 231);乡村发病率为2.5%(37/1 487),男3.2%(25/778),女17%(12/709)。统计学处理,城市与乡村发病率有明显差异(χ2=7922,P<001 )城市中环境相对污染区(如人口密集、车流量大或工矿附近)与环境较好的近郊新区(本市小学依家庭住址划片就近入学)其发病率分别为47%与26%,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χ2=11798, P<001)。228例变应性鼻炎中,常年性77例,占338%;季节性151例,占662%。轻度178例,占781%;中重度50例,占219%。228例中已经经过县级以上医院确诊,并给予适当治疗的72例,占31.5%,而经系统正规治疗者仅占167%(37/228)。诉影响学习者45例,占197%。
2.2 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228例中167例阳性,61例阴性,阴性者系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未发作期24例,经过治疗得到控制的变应性鼻炎37例。过敏原检测共五组,各组阳性率较高的为:A基础过敏原测试组:鱼类混合物、7种花草混合物、牛奶、桃类等。B花粉过敏原测试组:树花粉类、玉米、小麦、丁香花属、蒿属等。C吸入过敏原组:屋尘螨、粉尘螨、孢子菌属与其他霉菌属、动物毛等。D接触性物质组:甲醛、百日咳杆菌、杀虫剂、五氯苯酚、皮革草本类毒物。E化学物质组:消炎片、磺胺嘧啶、化学香料、山梨酸钾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组与C组过敏原阳性率最高,季节性变应性鼻炎B组过敏原阳性率最高。
2.3 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因素
2.3.1 家族史:228例变应性鼻炎,80例有家族史,占35.1%,其中父系25.9%(59/228),母系18%(41/228),父母双系3.1%(7/228)。
2.3.2 过敏史:青霉素过敏史者114%(26/228),食物过敏者127%(29/228),过敏原主要为海产品,其次为玉米、土豆、桃、樱桃等。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证实,AR和哮喘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尤其是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工业化或发达国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不很清楚。除了遗传因素是造成明显家族史和IgE的产生及反应能力有关外,有些研究结果提出:①生活方式;②增加接触变应原的量和机会,以及接触空气中污染物或有刺激性物质(如吸烟等);③改变饮食习惯和减少摄入一些有保护作用的营养成分;④减少感染机会;⑤生活压力增加等都有可能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增加的原因[2]。在2001出版的由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编写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 AIRA)的国际性指导文献中强调 AR应该与其他已知危险因素一起被视为导致哮喘的因素之一。AR和哮喘是发生于上、下呼吸道两端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关性和相似之处。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哮喘在AR患者中的发病率可高达40%。反之,AR在哮喘患者中的发病率也高达30%~80%[3]。此外,哮喘的发病率与AR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变应性疾病是一个系统性疾病,而AR和哮喘是这个系统性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范围内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变应性疾病有了显著性增加,而这种增加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协作组织(ISAAC)进行的一项有56个国家参与的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显示,受调查的45万名儿童中有症状的变应性鼻黏膜炎患儿为14%~397%,这个比例在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印度尼西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经济条件较差的国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低于5%,而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则高达15%~20%[4]。本次调查淄博市1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3.7%,其中城市儿童患病率为41%,乡村儿童患病率为25%,城市发病明显高于农村。因缺乏前期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资料,在本地区尚无法进行纵向观察比较。邹红云等[5]于1998年6—8月对乌鲁木齐市成人人群进行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546%;而2005年安扬等[6]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304%,发病率明显增高。现在的观点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发生变应性鼻炎根本原因,本次调查中有变应性鼻炎家族史者占351%,与江满杰等[7]调查结果相近。环境因素中,家庭室内化学污染,如装潢、家具更新等诱发变应性鼻炎引起重视,这些污染物质主要为甲醛、C8芳香化合物、甲苯等。本次调查228例中67例(294%)在发病前一年内有家装或家具更新史,过敏原检测接触组,甲醛阳性率最高。外部环境危险因素中,空气污染,如工业污染、交通污染(汽车尾气)及生活污染等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指SO2、空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以及氮氧化物(NOx)等。本次调查显示,城市偏污染区、环境清新新区及乡村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分别为47%、26%、25%。前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后二者,亦说明环境因素对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的影响。本次调查依照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季节性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662%、338%,本地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淄博市气候有关,即本地气候干燥、风大,尤其春秋季节,更易于花粉及尘螨在空气中的漂? ⑴ǘ仍黾印5鞑橹谢狗⑾窒绱宥斜溆π员茄谆疾÷仕涞停恰⒈邱佳谆疾∶飨远嘤诔鞘卸细腥疽蛩囟员溆π员茄追⒉÷实挠跋欤淳锰跫畹呐┐宥腥净实脑龈撸炊员溆π员茄椎缺溆π约膊∑鸬奖;ぷ饔谩5鞑榈?28例变应性鼻炎中,仅72例进行过治疗,且经系统正规治疗者仅占162%(37/228),值得重视的是,大多数患儿家长对有关变应性鼻炎的防治知识认知程度很低,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哮喘的重要诱发因素或并存疾? 1溆π员茄滓殉晌<穆圆。跋斓胶⒆拥纳钪柿俊⑿睦戆材推鞴俟δ堋1敬味宰筒┦?0~11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为变应性鼻炎的标准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份流行病学资料,亦提醒耳鼻喉工作者加强对社会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宣教,使易感及患病人群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患者及时接受系统的阶梯治疗,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2(2):166167.
[2] Bousquet J , Van Cauwenberge P , Khaltaev N ,et 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108(5 suppl) :147334.
[3] Simon FE. Allergic rhinobronchitis: the asthmaallergic rhinitis link[J].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534540.
[4] 李华斌,韩德民.变应性鼻炎和环境卫生假说[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8):449450.
[5] 邹红云,李力,仇东辉.乌鲁木齐市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调查及发病因素分析 [J].新疆预防医学,2000,16(3):141.
[6] 安扬,高丽,刘俊昌,等.乌鲁木齐市成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西结合耳鼻咽喉杂志,2005,13(4):231232.
[7] 江满杰,王秋萍,李泽卿,等.南京市9~10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调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13(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