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5—2006年艾滋病抗体监测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241 日期:2025-04-07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艾滋病;抗体;监测;分析
  济宁市自1996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AIDS)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报告人数逐年上升,感染群体逐年扩大。为了解本市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现将2005—2006年各类高危人群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5—2006年于济宁市医院就诊的可疑病人、献血人员、吸毒人员、流动人口、在押人员、感染者家属、自愿检查者,共计20 622人,其中男性15 417人,女性5 205人。
  1.2 检测方法 HIV抗体初筛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ELISA试剂为北京万泰公司提供,PA试剂为伯乐富士瑞必欧株式社提供。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操作,筛查HIV阳性血清送山东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确认,检测程序和结果判定按卫生部《全国HIV检测工作规范》执行,采用C1inibio128型酶标仪比色。
  2 结果
   两年共检测各类高危人群20 622份血清标本,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标本83份,总检出率为0402%,其中男性63例(阳性率041%),女性20例(阳性率038%)。 共有39人属于强制戒毒的吸毒者。监测对象256例,其中男197例,女59例,监测对象中共有39例呈阳性,男女分别为37例和2例,阳性率分别为1878%和339%。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最大年龄为47岁,最小15岁。监测对象中,民族状况为汉族160例(阳性1例)、彝族54例(阳性20例)、维吾尔族35例(阳性17例)、回族3例、朝鲜族2例 、满族1例(阳性1例)、土家族1例。我省唯一一所戒毒所在济宁市,本次调查发现的HIV阳性者为外省人员,均为静脉吸毒者,有共用注射器暴露史。 检测外来流动人口1 954例,男896例,女1058例,阳性感染者6例均为女性,主要来自云南、新疆、广西等地区,感染途径主要以吸毒、卖淫为主。检测在押人员6 828例,全部为男性,阳性感染者7例,阳性率0.102%,感染者中通过吸毒、不规范采血或性乱造成。检测献血人员6 468例,男性4 125例、女性2 343例,阳性感染者3例,男性2例,女性1例,主要在不规范血站采卖血浆造成的。检测住院病人4 817例,男性3 112例、女性1 705例,男性感染者14例,女性感染者7例。这些住院病人中有32名是县区疾控中心实验室HIV初筛抗体阳性后经市、省疾控中心确认20名HIV抗体阳性,有一名为术前检查。检测感染者家属56例,男性41例,女性15例;阳性感染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其中4例为婴幼儿10个月、15个月、2.5岁、5岁,其他2例是外来妇女,有吸毒史。自愿接受检测者243例,男性218例,女性25例,阳性感染者1例为男性,被检测者不愿说明其行为方式。
  3 讨论
   近年来,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在本市艾滋病流行态势仍然成进一步扩展的趋势,疫情快速上升。造成疫情播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2],一方面诊断水平和报告率的提高,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了监测范围,使原来未知的感染者被检出;另一方面是感染人数在增加。目前的状况是HIV监测范围仍比较局限,还存在一些感染者未被发现,并在人们毫无警惕和保护的情况下,传播HIV病毒。因此,对高危人群开展检测和行为干预,是今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而更重要的是强化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自重自爱和采取积极的干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通过加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吸毒、性乱、不规范采血等活动,也是遏制艾滋病传播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曾雪霞,何启亚,符鹏,等.海南省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2(1):2325.

[2] 黄涛,傅继华,钱跃生,等.山东省2003年艾滋病资料分析[J] . 预防医学论坛,2005,3(11):22022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