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献溥 于顺利 泽仁旺姆
摘要五大连池保护区是一个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火山地貌类型并引人入胜的区域,它表征出地球进化历史的主要阶段和不断进化的生态过程和生物进化的典型事例及杰出代表。从地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五大连池保护区都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标准,应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期进一步发挥它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简要介绍了五大连池保护区的遗产价值,并提出开展有效管理的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五大连池保护区;基本特点;遗产价值;管理;黑龙江省
AbstractWudalianchi Reserve is a charming region which possesses unique and integrated volcanic geomorphologic typ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ain stage of earth’s evolution history and typical example and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constant evolutionary ecological process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It fully accords with criterion of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both from the viewpoint of geo-science,biology and ecology. It should actively strive for acceding to the list of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so as to furtherly give play to it’s role to safeguard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e,to bring about prosperous local economy and to rais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local people.The heritage values were simply introduced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bout effective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of related department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Wudalianchi Reserve;feature;heritage values;management;Heilongjiang Province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保护区以其多次火山喷发所造成的火山地貌、地质和具有从温带向寒温带过渡的生物区系代表与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类型的组合和独特性而闻名,拥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中国矿泉水之乡、著名火山之乡、旅游胜地40佳、4A级旅游区、最具潜力的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现在正在申报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笔者于2002年10月曾参与其中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评估工作,认为其符合自然遗产标准,并写出专文介绍[1]。2009年10月又有幸参加其中申报自然遗产有关生物学和生态学价值评估的研讨会。经过2次短期的野外实地考察,收获颇丰,就五大连池保护区的遗产价值及其管理等作一探讨,供有关方面参考。
1基本特点和遗产价值
五大连池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黑河市境内,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和松嫩平原接壤的岗阜状丘陵地,海拔248~600 m,位于北纬48°30′~48°50′,东经126°0′~126°25′围,总面积达1 060 km2。保护区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0.5 ℃,绝对最低温度(1月)-24°C,绝对最高温度(7月)21.1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476.33 mm,多集中在6—8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9.2%,全年多西北风,结冰期为10月初至翌年5月初,年均无霜期121 d。土壤最大冻结深度2.47 m,可划分为:具有最原始状态的粗骨质火山土、幼年火山灰土、具有明显炭土层的黑土性火山灰土、暗棕壤性火山灰土、含水量较大的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等。前4类土壤大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值6.3~7.1。植物区系处于东亚植物区系区中国东北植物区系省向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区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省(也称达呼里植物区系省)过渡的范围,位置从属于前者,两者的主要代表都可见到,但从植被组成情况来看,以后者的成分所构成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占据最大的面积。根据世界自然遗产地所确定的4项标准来分析[2],它完全符合。
1.1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火山地貌景观类型,表征出地球进化历史主要阶段的典型代表
五大连池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着14座不同时期喷发的火山,包括203万年前喷发的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80万年前喷发的东龙门山、西龙门山、60万年前喷发的药泉山和280多年前(1720—1721年)喷发的老黑山和火烧山等,海拔355~596 m,呈“井”字形排列,构成丘陵形式的截形圆锥体。这里保存着多种多样的火山类型、火山喷发型式、火山喷发类型、熔岩流和岩石类型遗迹。它们所构成的火山锥、结壳熔岩(石龙)、翻花熔岩(石海)、块状熔岩(石塘)、熔岩台地、熔岩洞穴、喷气锥和喷气碟等多种多样的火山地貌,是十分珍贵而罕见的地质遗迹[3]。
最近一次火山喷发的熔岩堰塞了石龙河,形成了5个串珠状的堰塞湖泊,并有溪流沟通,五大连池因而得名。这5个湖泊的水从北向南流动,注入纳漠河。它是嫩江左岸的支流,属松花江流域。这5个湖泊中,最大的三池面积8.4 km2;二池的水最深达9.2 m;头池最小,仅0.18 km2;邻近还有一些较小的水泡子,例如药泉湖、南月牙泡、北月牙泡、天赐湖、温泊、灰鹤湿地等;水色大多为浅绿带棕或浅黄带绿,pH值9.0左右;除五池外,所有的湖底均为玄武熔岩构成的砂砾层[4]。
1.2表征出具有重要意义、不断进化的生态过程与生物进化的典型事例及杰出代表
在一个不大的空间范围内,可以看到不同时间的演替系列群落,一直到顶极群落[7-8],包括以下方面。
(1)没有任何植物侵入的祼岩,属于新期熔岩流上未风化的黑色或灰色熔岩。
(2)刚开始风化的熔岩块、碎屑坡地(例如结壳熔岩和翻花熔岩),可以看到大片地衣群落(主要建群种有梅衣(Parmelia caperata)、亚散生梅衣(Parmelia subconspersa)、珊瑚衣(Sterocaulon cavalloides)、山石蕊(Cladonia synatica)、石蕊(Cladonia rangiferina)、白兰网衣(Lecidea albocoerulescens)等)和苔藓群落(主要建群种有高山紫萼藓(Grimmia alpic-ola)、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 var. affine)、深山花苔(Sterocaulon paschala)等)。
(3)更一步风化的熔岩地上,在石隙和碎石上已积累少量土壤,草本植物侵入较多,例如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岩败酱(Patrinia rupestris)、瓦韦(Lepisorus malacophylla)、粘叶委陵菜(Potentilla viscosa)、刚毛委陵菜(Potentilla amure-nsis)、兴安白头翁(Pulsatilla dahurica)等,构成地衣—苔藓—草本植物混合的群落。
(4)具有很多裂缝、碎块、砂砾的熔岩地上,在一些有少量土壤覆盖的地方,出现小片稀疏灌丛主要建群种有兴安桧(Juniperus dahurica)、库中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石棒绣线菊(Spiraea media)、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毛接骨木(Sambuscus buergeri-ana)、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大黄柳(Salix ra-ddeana)、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us)、东北百里香(Thymnus amurensis)等和矮曲疏林(主要建群种有香杨(Populus kore-an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裂叶榆(Ulmus laci-niata)、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怀槐(Maackia amu-rensis)和兴安落叶松等)。由于受到严酷环境的限制,它们大多生长矮小、弯曲、分枝多,呈现一幅蓊郁屈曲的特殊形象,显示其顽强的适应能力。
(5)熔岩地周围或局部少受影响、有薄层土壤覆盖和新期火山由火山灰和砾石覆盖的坡地上,已有小片较密茂的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林,白桦林、山杨林的分布。初步测算兴安落叶林林龄约100年,也就是火山喷发后不到200年的时间,在较好的生境条件下,就从地衣群落发展到顶极群落。
(6)在老期的火山上,例如东龙门山、西龙门山,已有较厚的土层覆盖,还有小片红松(Pinus koraiensis)、阔叶混交林的分布,有少量紫椴(Tilia amurensis)、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春榆(Ulmus propinqua)、色木槭(Acer mono)、黄菠萝、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红皮云杉、樟子松等混生其中,由于过去曾被砍伐,保存已不完整,但仍可看到残存的痕迹。更多的是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白桦林、黑桦(Betula dahurica)林、山杨林广泛的分布。白桦树枝上有许多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寄生,构成一幅独特的景致,引起人们的关注。
湖泊及其沿岸有相应的草甸、沼泽和水生植物群落的分布。草甸的主要建群种有小叶樟(Deyeuxia angustifolia)、白花地榆(Sanguisorba tenuifolia var. alba)、修氏苔草(Carex schinidii)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等;在一些高河漫滩出现的五花草塘,种类组成较多,优势种不明显,常见种类有山丹(Lilium pulchell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caefolia)、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龙胆(Gen-tiana scabra)、剪秋萝(Lychnis fulgens)、东北剪股颖(Agrostis mandshuriensis)等。
沼泽的主要建群种主要有塔头苔草(Carex tato)、乌拉草(Carex meyeriana)、潭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tica)和乌苏里甜茅(Glyceria usuriensis)等。
水生植物群落明显可以看出,挺水群落主要由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泽泻(Alisma oriental)、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水葱藨草(Scirpus tabern-aemontani)等组成。漂浮群落以槐叶苹(Salvinia natans)、浮苹(Lemna minor)、紫苹(Spirodela polyrrhiga)等为多。浮叶群落以菱(Trapa bispinosa)、荇菜(Nymphoides pelatatum)、睡莲(Nymphaea tetragona)、两栖荇菜(Nynphoides pelatatum)为主。沉水群落的代表有眼子菜(Potamogeton natan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Ceratophyllum verticillatum)、茨藻(Najas mar-ina)等。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有不断进化的生态过程与生物进化的典型事例和突出代表,是研究植被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极好的地方,是全球各地不可多得的一个区域,应该加强保护和开展深入的研究和监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3具有极为特殊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点的区域
不同时期喷发的14座火山所构成的山体、翻花熔岩(石海、石河)、块状熔岩(石塘)、结壳熔岩(石龙)、熔岩台地、熔岩洞穴、喷气锥、喷气碟、湖泊、不同类型的森林、矮林、矮曲疏林、灌丛、苔藓群落、地衣群落、草甸、沼泽和水生植物群等不同风光巧妙的组合及其季相变化和火山全磁环境所造就的天然氧吧,使身临其境者无不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令人陶醉,留恋忘返,不愿离去[9]。这里是一个由达斡尔、鄂伦春、满、蒙、汉等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地,少数民族依靠自然为生,养成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习惯,火山地貌和植被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他们的文化也有关系。以后,因农业垦殖和林业采伐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核心地段仍安然无恙。高油大豆、矿泉水稻、优质小麦、矿泉鱼的发展成为这里独特的产业。如果注意发掘少数民族的风情,建立民族文化村,与自然风光密切配合,将为其景色更加增添风采[10]。
1.4表征从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具有两者生物区系的代表和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
火山喷发后,这里一片荒芜,现在的物种都是以后从邻近地区传播和迁移而来。因此,物种既称不上丰富,更是缺乏自己特有的种类。已知植物有600多种,其中真菌23种、藻类3种、苔藓18种、蕨类29种、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500多种;脊椎动物有279种,其中哺乳类39种、鸟类199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7种、鱼类28种,大量的昆虫和无脊椎动物还未做出确切的计算。五大连池保护区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地处温带向寒温带的过渡区域,可以同时看到东亚植物区系区的中国东北植物区系省和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区的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省的许多代表植物种类,兴安落叶松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并存就是最好的说明。动物以古北界种类为主,但也有少数东洋界的种类渗入,其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上面已有论述,更为特殊的是,它地处温带范围内,但呈现一派由寒温带广布的兴安落叶松林和白桦林所占据[11];火烧山火山口附近还有小片岳桦(Betula ermanii)林的分布。岳桦一般都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山地海拔最高的地方,构成高山矮曲林的主要成分,别的地方海拔低处是看不到的。这或许是由于它们更能适应火山喷发所造成的严酷生境所造成。小兴安岭山地常见的残遗植物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山葡萄(Vitis amurensis)、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在此也可见到。受到国家保护的野大豆(Glycine gracilis)、宽叶野大豆(Glycine ussuriensis)和卵叶野大豆(Glycine ussuriensis var. ovata)也有分布。所有这些就是五大连池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方面具有世界意义和独特的价值,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弄清其成因所在。
2有效管理的展望
按照世界保护联盟保护区管理类型系统的划分,五大连池保护区应列为严格的保护区,即综合管理的保护区[12-13]。因此,以下工作都应认真考虑。
2.1健全管理体制
五大连池保护区正式建立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下设若干部、办、局的管理机制,具有县级政府的职能,直属黑龙江省政府,委托黑河市政府领导。目前,直接管辖1个药泉镇,包括相关的行政村、街道办事处、良种场、国营林场、事业单位、企业、宾馆、疗养院等,还挂靠有一些国营农场和部队农场,总人口3万多人。应该说,这种把保护区和政府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是先进的,目前在全国各地屈指可数。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区域,最需要建立这种管理体制,因为它有职、有权、有一定的财力,只要思路明确、认识到位,各项计划就能很好地实施。但是要注意防止其成为一种官僚的行政机构,而忘记了保护区的性质和任务,要把两者兼顾好,成为一种新型的、行政和业务合二为一的民主管理机构,以适应生态发展文明时代的要求[14]。
为此,除了要有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以外,还应建立专门的规划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邀请有关主管部门、相关机构和利益攸关者、专家学者和周边社区的代表参加,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协助制定生态发展规划,多途径筹集资金,才能满足客观发展的需求。
2.2加强保护工作
过去湖岸垦殖、毁林开荒、砍伐柴薪、乱采乱踏熔岩、盗卖火山石砾、旅游路线不明确严重威胁着保护区的安全。几年来,加强了保护站网的建设和管理的力度,进行公路翻修和修建木质旅游栈道,限定了旅游路线,上述各种问题基本上已获解决。但是,旅游人数愈来愈多,进入保护区内的机动车轮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建立绿色观光车队,实行以公交车循环载客运营,禁止外来车辆入区,关注空气和水域的污染,加强火山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沿湖1 000 m以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当务之急。此外,应重新考虑保护区功能区域的划分,切忌因为大力发展旅游侵入核心区的范围,危害其安全。
2.3重视科研监测工作
有关火山地貌、地质和矿泉方面的研究较多,也较系统,但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方面只有少数学者零星的工作,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当务之急在于开展自然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弄清本底情况。鉴于五大连池保护区所处位置和火山影响的独特性,应建立专门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展长期的工作,例如植被的发生和演替发展的基本规律、生物区系的位置和特殊组合的特点和原因、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和监测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开展这些研究最好的地方,可争取与顾问委员会负责人所在单位组织有关力量多途径筹集资金合作开展。
2.4完善生态旅游建设
近年来,有关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和路线的确定和安排日益完善,包括新期火山奇观、著名冷矿泉、火山堰塞湖、火山熔岩冰雪洞、古火山石寨、火山遗迹、火山民俗文化等七大观光区域,景点160多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医疗休养等各得其所。编写出版了许多宣传材料、影集、光盘和文学作品博物馆的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各个景区景点既具科学性而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解说词要尽快完成,培养较高素质的导游宣传讲解;景点入口和主要路口的标志牌,对观光内容、成因和应注意事项的说明要准确和充实,旅游沿线的植物应多挂标牌,名称和特点介绍要准确;可能见到的动物也应设牌作必要的介绍。这样,使旅游者在观光过程中不只是一般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能学习到相应的科学知识。
博物馆应增设咨询处、休息室、会议室、自然保护图书资料、影集、光盘、土特产品供销室等,使之符合旅游者服务中心的要求,担负通过网络组织国内外的生态旅游者前来观光、休假的任务。在适当地方建立民族文化村,开设传统的狩猎、钓鱼、滑雪的场地[15]。
2.5关注资源持续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保护区对有关火山矿泥、矿泉水饮料和医疗方面的开发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发掘有发展前景的物种,建立药用植物、城镇绿化树种和花卉、经济动物饲养和养蜂事业等的基地不应忽略。利用良种场和农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高油大豆、优质小麦、矿泉水稻、矿泉鱼是刻不容缓的事;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强马铃薯、甜菜、萝卜、油菜、白菜的生产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也应认真考虑。具有政府职能的保护区与一般的保护区不同,视野应更长远和开阔,把保护和发展结合得更好,使五大连池保护区成为建设生态发展文明时代基本单元的榜样和试验示范[1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6 明确生态村镇的建设
药泉镇是五大连池保护区的首府,应建立一个与火山丘陵、湖泊平原、森林和农地相协调,并具有自己风格与众不同的新兴城镇。建筑物不应过高过密,应设计若干具有当地民族风格与不同生境条件协调的建筑图案,以供选择,避免千篇一律,严格按生态花园城市的要求来规划行事。工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规模要与本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保护区的发展方向相适应。重点发展自己的土特产品,注意建立循环经济,利用本地物种进行绿化和与人类和谐生存,完善防治污染的必要设施,一切都要突出特色[17-18]。乡村周围要按生态经济园的要求来建设,造就一种环境优美且有经济收入的宜居地,避免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2.7重视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培训是实施上述各方面工作的关键。为了顺应生态发展文明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创建一处以自然保护和生态发展为中心内容的职业高中,培养热爱自然活跃于保护区第一线的基本人才,逐渐向专门的学院方向发展。同时,尽力接受大专院校和广大学生前来进行教学实习和举办夏令营活动,使之成为一个教育培训基地。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培训干部,以期适应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19]。
2.8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保护区是一项国际性事业,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是一项促进保护区发展的措施,除了要争取多承办国际会议以外,选择一个与自身的性质相近和工作比较类似的其他国家的保护区,建立姐姊保护区,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不断扩大五大连池保护区的影响和知名度。
3结语
五大连池保护区无论从火山地貌、地质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价值与景观多样性的雄伟程度来看,都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应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更好地发挥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五大连池保护区是我国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需要按严格的保护区的要求进行综合管理,使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5个方面的工作密切结合,蓬勃发展,以展示保护区的崭新面貌。五大连池保护区所具有县级政府的职能,是保护区一种先进的管理体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的机制,把上述5个方面工作搞好,使其成为新兴的生态发展文明时代基本单元的试验示范。
药泉镇是五大连池保护区的活动中心,应该将之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当地民族文化风格,并与景观协调的生态城镇,给人一种适宜居住、与众不同、身心舒畅的感觉。为此,应进行严格规划,照章办事,不符合要求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应尽可能拆除或进行必要的改造。大力发掘有发展远景的物种资源,创建新的生物多样性产业,同时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自己的土特产品。这将使保护区的发展得到可靠的保证,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五大连池保护区应发挥自己先进的管理体制将之建设成为一个集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新型的综合管理型保护区[20-22]。
4
参考文献
[1] 王献溥.五大连池保护区的遗产价值和有效管理[J].植物杂志,2003(3):3-6.
[2] 王献溥,郭柯.论世界遗产地和生物圈保护区的关系[J].植物研究,2004,24(2):254-256.
[3] 孙大昌.五大连池地区火山自然地理景观[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4):84-96.
[4] 刘振义,张海鹰.论老黑山期火山活动与五大连池湖泊群成因[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4(1):45-50.
[5] 刘振义,李鸿业.五大连池火山区低温矿水的成因[J].黑龙江地质,1997,8(3):55-62.
[6] 王允鹏.五大连池药泉山原生矿水资源评价探讨[J].黑龙江地质,1997,8(4):95-107.
[7] 刘书润.生命在火山熔岩上再现[J].人与生物圈,2004(2):8-19.
[8] 高尔捷也夫,热尔纳科夫.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区的自然概况[M]∥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23-82.
[9]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中国五大连池保护区、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中国五大连池郭柏林摄影集[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
[10] 曹清利.五大连池诗词选[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
[11] 周以良.中国大兴安岭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2] CNPPA/IUCN,WCMC.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s Unit,Gland,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1994.
[13] 王献溥,郭柯.中国保护区分类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2):49-53.
[14] 王献溥,于顺利.论生态发展文明时代的形成发展、基本特点和要求[J].北京农业,2008(21):66-70.
[15]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6] 王献溥,刘振杰.生态农业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J].云南自然保护,2006(2):12-14.
[17] 王献溥,李文埕.城市生境的维护和营造[J].现代城市研究,2004(11):46-52.
[18] 现代城市研究信息专栏.中国南京生态城建设高层论坛特别报道[J].现代城市研究,2009(10):4-7.
[19] 王献溥.保护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建设持续社会中的作用[J].天目山,1999(3):13-15.
[20] 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中国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成就和展望[J].环境保护,2006(11A):38-42.
[21] 王献溥.如何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J].植物杂志,2003(5):3-4.
[22] 王献溥.如何管理好世界遗产地[J].植物杂志,2003(1):11-1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