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岠山打造成以山林生态和景观功能建设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系统,提出岠山绿化造林的具体措施,以为睢宁县岠山绿化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化造林;措施;江苏睢宁;岠山
睢宁县过去造林的方向是先易后难,所以目前遗留下的林地大多立地条件差,土层薄而坚硬,质地多为砂质土,肥力瘠薄,含水量少,且适生树种较少。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打造岠山要以山林生态和景观功能建设为核心,以消灭未绿化荒山为中心,加强石质山地造林新技术,加快山地生态和景观功能建设,大力发展多树种混交林,增加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落叶树种,建设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山林,使岠山的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景观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基本构筑起林相合理、景观明显、生态良好的绿色生态体系,以及文明开放、系统和谐、社会融合的绿色生态文化体系。
1适地选种、逐步适应原则
一方面,造林是将植物从一种生态环境移到另一种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被移植的苗木必须有一个生态适应的过程。如果其原生地与移植地立地条件相差很小,则此过程很短。反之,如果其原生地与移植地立地条件相差很大,则此过程将很长。另一方面,大苗造林不如小苗造林好,造林苗越小,其抗逆性越强,越易生根。岠山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的石质山地,造林树种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固土力强、具有穿入深层土壤根系的能力,能以根蘖和压条繁殖以及匍匐茎保护土壤、耐瘠薄、抗干旱的树种,如侧柏、女贞、苦楝、五角枫、栾树、杏、石榴、石楠、火棘等,并且要求苗木大小规格适宜,以提高造林成活率[1]。
2推行容器苗和带土球苗造林
考虑到荒山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不易生根等现实情况,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成林,山地造林要采用容器苗或带土球苗造林,此法对造林地适应性强,因容器育苗营养条件和管理一致,苗木生长整齐,使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成为可能。小苗多采用容器苗,大苗采用带土球苗造林,这样在起苗运苗过程中苗木根系不易损伤,保持了根系的完整性,失水少,造林中不窝根,缓苗期短,生长快,成活率显著提高。容器苗营养杯高10 cm、直径6 cm,营养土采用含有机质的山坡土和河沙塘泥混合土[2]。
3采用生物多样性造林
纯林的生物量较低,对环境影响力差,且极易衰退,因此,混交林是睢宁县丘陵山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基本方向。基于这一原则,山地造林要全部营造混交林,造林树种选择油松、侧柏等耐干旱瘠薄树种。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和穴状2种方法,规格为鱼鳞坑100 cm×80 cm×50 cm,株行距3 m×4 m,每坑2株苗木;穴状规格为60 cm×40 cm×50 cm,株行距2 m×3 m,每坑1株苗木。混交林能显著提高防护功能,林分的质量好,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岠山山地造林的首要功能目标是其生态功能,对调节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造林设计应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努力形成乔、灌、草、地被等高低、远近、疏密有序的合理搭配及连绵不断的绿色生态系统,实现林业布局的均衡及相互制约关系,创造一种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其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多样化的群落结构,有利于生态系统发挥最佳综合效益[3]。
4合理的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应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确定。由于岠山造林立地条件差、成活困难、林木年生长量小,为保证快速实现绿化美化荒山的目标,应采取“小规格、高密度(较常规造林适当加密)、新技术、快覆盖”的造林技术。根据具体立地类型和所选择树种的冠幅、树冠层密度等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造林密度,一般土层较好、生长速度快或强阳性、大冠幅树种为2 m×3 m;土层瘠薄、生长速度慢或阴性、小冠幅树种为2 m×2 m、1.5 m×2.0 m。
保水剂的物理形状为规则或不规则的颗粒状和粉末状固体。一般来说,颗粒状产品通气性较好、寿命长,适合于拌土使用[4]。粉末状保水剂拌土使用时,如与土壤搅拌不匀,吸水后易造成土壤局部含水量过多,影响土壤透气性,甚至造成苗木根系腐烂,所以一般不用于拌土,而用种子包衣或蘸根。一般还需要根据土壤类型使用保水剂,砂土中适宜使用较大颗粒的保水剂,粘土和壤土中适宜使用粉末状保水剂。荒山土层瘠薄,水分不易保存,植物难以生根发芽,用保水剂混合植物种子播种,结合其他土壤稳定技术,可以提高边坡土壤的存水量,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能够减少灌溉用水量和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6促根剂的应用
促根剂主要用于苗木移栽、播种育苗、造林和飞播造林以及城市绿化的大树移植上,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成活率,增加抗逆能力。可提高成活率15%~35%,增加生长量20%~60%。因此,山地造林要大力推广促根技术。处理苗木视苗木大小和使用方法不同而异,栽植时,大苗用ABT 3号生根粉50 mg/kg浸根1~2 h,浸泡深度为5 cm,取出后移栽;带土球苗用ABT 3号生根粉10 mg/kg灌根。一般1 g ABT 3号生根粉小苗移栽浸根可处理带土球大苗4~10株。
7土壤肥力改良及保墒措施
肥力改良采取土壤结构调整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回填种植土必须过筛清除石砾,改善种植土结构。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半干猪牛粪,追肥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下透雨之后,环状沟施。在浇透水后,必须进行覆盖。一是用粉碎的植物残株如稻麦草、枯杂草、枯树叶等,覆盖厚度5 cm以上;二是将塑料薄膜剪成与整地坑面积大小相当的块状,按照植苗位置在塑料薄膜上剪1个小孔,沿孔向一边剪开在苗木栽好后将坑内整成凹状,平整,铺上薄膜,起防风、防热、保温、保水、抑制杂草等作用。
8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确保造林成功的重要保障。根据岠山具体情况,沿山脚造林边线建护林围栏,入山路口附近建石基、砖结构永久性护林房。以保证人畜不能随便进出,并及早地使山地达到1年成林、2年成景、3年绿化全覆盖的目的。
9
参考文献
[1] 刘志同,庄树军.对抓好延寿县造林绿化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3):317.
[2] 弟伟平.侧柏容器袋育苗在垣曲荒山绿化造林技术的应用[J].科学之友:B版,2009(6):26.
[3] 薛鹏,刘炳友,许颖,等.宜林荒山荒地绿化及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07(4):43,36.
[4] 党建生,王秋云,党小强.凤翔县农村造林绿化模式初探[J].陕西林业,2008(5):2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