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荷是仙游地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较为理想的树种,且具有较强阻隔林火蔓延的功能。对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设置的类型、布局和规格等进行探讨,分析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林技术要求,以为推广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提供依据。
关键词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福建仙游
木荷(Schima superhu Gardn.et Champ),又名荷树、荷木、拐木,属茶科木荷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防火树种、阔叶树优质用材和混交造林树种。木荷具有不易燃烧和含水量高、油脂含量少的特点,作为防火林带树种较理想,特别在幼中年时期比较偏阴,表现为冠幅窄、枝叶繁茂,林带郁闭成林后,便会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当山林大火向林带冲击时,木荷林带便能削弱火势,并且阻止山林大火的蔓延。木荷林带,林内光照少,温度低,湿度大,林地无杂草(或甚少),所以又能阻隔地表火蔓延[1]。福建省仙游县柳溪联营林场,根据林区分布以及林分、植被等状况,结合迹地更新,1990年开始将过去以生土带为主的森林防火阻隔带改造为生物防火林带。在主、副防火林带上主要营造木荷与少量火力楠,田边防火林带则以油茶为主,共营造78 km木荷生物防火林带、10 km火力楠生物防火林带、8 km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由于坚持科学造林,精心管护,做到造一带活一带成林一带,先后控制了5次森林火灾,避免了重大损失,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林场的森林防火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将仙游县柳溪联营林场20年来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林带设置
1.1类型
根据林场森林防火需要控制的面积和自然地形、地势等情况,林带与公路、河流等自然障碍阻隔带形成具有防火能力的闭合网络,设置有主防火林带、副防火林带、田边防火林带。
1.2布局
1.2.1主防火林带。主要布设在新造用材林基地周围,场(乡、镇)界、工区界及集体林交界处的山脊上,既起防火作用,又是永久边界标志。
1.2.2副防火林带。布设在面积较大(20 hm2以上)的连片林地山脊上,主要控制森林内火灾的蔓延,并利用林带两侧林缘地开设人行道,便于护林巡逻和经营管理[2]。
1.2.3田边防火林带。布设在林地与较大片农田交接处,目的是预防农用火种引起森林火灾。
1.3规格
从林场来看,防火林带保护对象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火炬松等针叶人工林。这些针叶人工林,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形成林冠火,因此防火林带性能要求既能防地表火,又能防林冠火。主防火林带宽一般应在20 m以上,副防火林带一般应在15~20 m,田边防火林带在10~15 m,如遇陡坡、风口风道或针叶林带高地段,防火林带应适当加宽3~5 m。
2林带营造技术
2.1采种
木荷4—5月开花,果实9月底至10月初成熟。应在蒴果呈黄褐色微裂时采集。蒴果采回后先阴干1~2 d,再曝晒3~4 d,果皮开裂后过筛取种子。
2.2育苗
圃地选择以中等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为宜,深翻18~24 cm,施足基肥。采用宽床窄沟法作床,床宽1 m、高15 cm。一般在2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方法多采用撒播,播种量105~150 kg/hm2。播种后床面用木板轻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用轻砂壤土或火烧土覆盖,覆土厚度以种子半掩半露为度,覆土后即盖草。播种后15~20 d就可发芽,当幼苗出土70%以上即可揭草。3—7月拔草2~3次/月,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结合松土施肥,一般在幼苗侧根生长时,进行第1次施肥,浓度掌握由稀到浓。追施尿素3次,每次22.5 kg/hm2;追施复合肥2次,每次45 kg/hm2 [3]。间苗一般在5月开始,进行2~3次,定苗株数为135株/m2。幼苗期应预防地老虎、蛴螬的危害。在管理良好的条件下,一年生苗木可以出圃造林。起苗要有一定深度,做到少伤侧根和须根,不伤项芽和断苗干。起苗后在无风蔽荫处选苗,适当修剪枝叶和过长根系,经修剪后根幅为20 cm左右,苗主根保留长度为:Ⅰ级苗25 cm、Ⅱ级苗18 cm、Ⅲ级苗15 cm,并按规定标准分级扎捆,苗根蘸黄泥浆。如不能及时运往造林地,应进行假植,苗木运输或上山造林时,应保持根部湿润。
防火林带一般沿山脊、山坡、山脚田边延伸,线长面窄,林地分散,地况复杂,有的地段是现有林,有的地段是需要进行改造的生土带防火线,不便用炼山清理林地,可用化学除草剂灭草后挖穴营造防火林带,如用0.5 L/m2威尔柏溶液,或草甘膦除草剂,灭除旧防火线上的杂草,8个月后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已无药害,木荷成活率可达90%以上。新造林地营造防火林带可与造林同步进行,整地方式一般为块状整地。整地时按株行距定点挖穴,穴规格依立地条件而定,Ⅰ、Ⅱ类立地挖穴规格为50 cm×40 cm×30 cm,Ⅲ类立地挖穴规格为60 cm×40 cm×40 cm。挖穴时先将表土搁在一边,心土叠埂上,然后再回表土于穴内,并挖除树根、茅根、葛根和拾除石块。株行距为2 m×2 m或1.5 m×2.0 m,初植密度为2 505~3 333株/hm2 [4]。
2.4栽植
苗木质量对造林初期生长影响较大,应选择Ⅰ级(苗高≥35 cm、地径≥0.4 cm)、Ⅱ级(苗高25~35 cm、地径0.3~0.4 cm)木荷苗上山造林。造林季节以大寒至立春,越冬芽萌发前最适宜。栽植时应做到“三随、三不、五要点”,“三随”即苗木出苗后应做到随起、随运、随造;“三不”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芽;“五要点”即栽深、打紧、根舒、茎直、不反山。
2.5管理
木荷速生期较早,为尽快发挥防火效能,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前2年每年锄草、松土2次,此后视林带生产情况,每年抚育1~2次直至郁闭。防火林带立地条件较差,林带郁闭前最好翻土抚育1次,林带郁闭后每年或隔年抚育1次,以清除林带堕落物等危险可燃物。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可采用乔、灌二层培育法,即上层为木荷林,下层把木荷培育成灌丛林,上层木荷林要进行去萌修枝促进高生长。
3病虫害防治
3.1褐斑病
病原菌主要侵染当年的秋梢嫩叶,亦可侵染当年老叶,春梢少受其害。药物防治方法是用多菌灵50%粉剂300~400倍液,10~15 d喷洒1次,连续2~3次;或用退菌特50%粉剂800~1 000倍液,10~15 d喷洒1次,连续2~3次。
3.2大袋蛾
1年发生1代,一般7—9月危害最严重。防治方法:人工摘除虫袋;药剂防治,在幼虫卵孵化盛期喷洒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剂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倍液;消灭苗木上的虫袋,防止害虫带入栽植区。
3.3樟刺蛾
在幼虫危害期喷施90%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防治。
3.4地老虎
幼虫为害苗木。防治方法:20∶00—22∶00幼虫出土逐床查损,或清晨掘洞捕杀;傍晚在圃地堆放鲜草,每天清晨揭草捕杀;毒饵诱杀;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5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主要为害幼苗根部。防治方法:冬季深翻,耕时随犁拾出,予以消灭;施用的堆肥、厩肥要充分腐熟,以免金龟子产卵;适时提前播种,使苗木提前木质化,减轻危害;苗期施用50%马拉松80倍液。
4
参考文献
[1] 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郭天亮,李春志.五角枫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6):55.
[3] 黄平江.造林绿化知识问答[M].福洲: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方佐昭.木荷林带营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08.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