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474 日期:2024-06-11 来源:论文网
摘要森林旅游是依托于森林资源而发生的旅游活动,目前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介绍了森林旅游的概念和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森林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现阶段森林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影响;可持续发展
  
  森林旅游是在林区内依托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野外旅游活动。目前,由于对森林旅游业研究的时限较短,再加上本身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关于森林旅游的确切内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王兴国等[1]认为森林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王永安[2]认为不能把“森林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混淆,将“森林生态旅游”定位为“森林旅游”的形式之一,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主体形式,是一种非大众化的特殊旅游,生态旅游大部分就是森林旅游。马建章[3]认为森林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大规模的森林旅游活动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森林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4]。
  为发展森林旅游业,我国一直重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森林公园是森林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一直被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自从1982年9月在湖南张家界国营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27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共计2 458处,规划总面积共计1 652.5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有730处,这些森林公园遍布全国除台、港、澳地区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森林公园的建设积极推动了森林旅游业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投入建设资金191.16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森林公园共建成游步道5.14万km,拥有旅游车(船)2.329万台(艘),接待床位57.93万个,餐位99.8万个。从事森林公园管理和服务的职工总数达12.741 5万人,导游1.177万人。森林公园社会效益持续增长。根据统计,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32.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6.14亿元,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1.5%和20.3%,均高于国内旅游增幅。其中,126处森林公园游客人数超过50万人次,46处超过100万人次;204处森林公园旅游收入超过1 000万元,其中58处超过5 000万元,34处超过亿元。同时,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森林公园周边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森林旅游,从中受益。2009年湖南全省森林公园所在地的85个乡、670个村近120万林农在公园的森林旅游业发展中受益,带动276个村脱贫致富,森林公园年提供就业岗位4.953 7万个,对地方财政贡献近1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提供社会就业岗位近62万个,创造的社会综合旅游产值近1 800亿元。
  在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同时,森林旅游的另外2个重要载体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达到208处,其中有22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省级风景名胜区达698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三江并流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而自1956年中国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已建成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 349个,面积达1.499 5亿hm2,占国土面积的15%。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拓宽了森林旅游的发展空间和模式,为森林旅游向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森林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2.1森林旅游干扰的性质与特征
  根据White和Pickett的定义,干扰是在时间相对离散的事件中,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受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改变。干扰通常可分为2类,即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自然干扰是指自然界中一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周期长、强度小、破坏性小、后果轻(灾害性的因素除外)。而森林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和经济活动属人为干扰因素,但却因为其影响强度大、频度高、周期短、后果严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作用而造成不良的生态后果[5]。
  2.2森林旅游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1)对植物的不利影响。植被是森林景观的主要构成,森林旅游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旅游过程所排放的“三废”超过了森林环境容量,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毁或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的占用、破坏以及旅游者践踏植被或攀摘枝叶花果造成的森林植被局部破坏;游人频繁活动增加了引发火灾的机率。
  (2)对动物资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旅游者的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区域内动物的迁移;人为引进的外来动物干扰了固有的生态系统平衡;旅游活动的开展造成动物生境的破碎化,使野生动物不能正常的迁移、觅食和进行其他日常活动。
  (3)对土壤的不利影响。游人的践踏使土壤坚实板结,影响土壤的通水和透气性能,受践踏的枯枝落叶层易受侵蚀,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影响土壤肥力;游客随地丢弃的废弃物使局部土壤酸碱度及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给土壤的演化带来不利影响。
  (4)对水体的不利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使地下水、湖泊、河流受到污染;摩托艇、游艇等燃油造成水面污染;旅游经营活动产生废弃物经雨水冲刷带来附近水体污染。
  (5)对大气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以及经营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炉灶产生的烟尘和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6)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林区环境污染造成生物的死亡或迁移,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旅游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造成生境的变化或对动植物的直接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或减少。
  3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国森林旅游起步较晚,缺乏管理经验,掠夺式经营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对森林旅游自然资源构成严重的威胁,总结其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可持续发展才是森林旅游业的最终出路。
  3.1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基础的,若不首先保护好森林资源,则森林旅游业就失去存在的基本条件,更谈不上发展。我国森林旅游业开发历史较短,粗放型开发模式被广泛采用,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和掠夺式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森林环境系统破坏、风景区环境污染等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保护森林旅游环境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
  3.2森林旅游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森林旅游业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旅游环境及其保护不同于一般的环境保护。一般的森林环境保护主要是指生态保护,而森林旅游环境保护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涵,即生态保护、文化保护、美学保护。
  (1)森林旅游环境的生态保护。森林旅游环境的生态保护是指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人为的干扰不致于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实现森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最直接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森林旅游环境的文化保护。森林旅游环境的文化保护,就是对旅游环境的诸方面、要素的文化内涵与特色的保护。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单纯的森林生态旅游虽然也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但是只有与地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积淀、人文景观相结合,森林旅游才能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成为旅游精品。
  (3)森林旅游环境的美学保护。森林旅游环境的美学保护,就是对旅游环境的美学价值进行保护。森林旅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自然美与人文美两方面的形态,风景名胜可以说是森林旅游景观的最高形态。然而,任何美景都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会由于地质的变动、群落的演替、自然灾害等而发生变化,人文景观也会由于雨水的侵蚀、城市的发展、人类的价值取向等而被破坏,特别是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活动及其产生的污染已对森林旅游景观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损坏。因此,保护旅游客体的美学特征与价值,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3.3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度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协调好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环境或文化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实现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规划,规范管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旅游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的特点,对森林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规范管理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森林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而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如通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合理功能区划,针对不同地段不同区域的要求,区分不同等级制订保护措施,并根据景观的价值和区域的相关性,区分保护等级,限制旅游活动开展的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免受或少受破坏。
  (2)合理确定旅游规模。森林生态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如果系统内部或外界因素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由于人为影响而超过这个限度时,调节就会失去作用,从而致使生态平衡被打破。森林旅游管理者应当对旅游的环境容量进行科学测算,确定其合理的接待规模,防止超负荷运转。
  (3)推广生态旅游。当生态旅游超出自然旅游范围时,应强调在保护前提下,获得经济利益。生态旅游在管理方式上以自然景观第一取代游客第一,在经济目标追求方式上以价值导向代替价格导向,同时,以适宜的利润与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来代替传统的利润最大化。推广生态旅游,可以减轻游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森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4)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森林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虽然有自然的原因,但大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全体公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只有公众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森林旅游对森林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才有可能降至最低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王兴国,王建军.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J].旅游学刊,1998(2):16-19.
  [2] 王永安.森林生态旅游新趋势[J].湖南林业科技,2003,22(3):44-47.
  [3] 马建章.森林旅游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
  [4] 祝列克.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促进林业产业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07(10):6-12.
  [5] 项卫东,薛建辉.旅游干扰对森林景观及环境的影响[J].南京林业夫学,2002(S1):87-9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