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南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464 日期:2024-06-11 来源:论文网

   作者:王德青 范培林 孙新杰 王梅林 庞彬 薛照宇 李博

  摘要分析研究豫西南南阳盆地松树资源现状及豫西南周边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传播扩散状况,提出构建豫西南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总体规划和设想,以为豫西南林业生产、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扩散现状;监测预警;保障机制;豫西南
  
  豫西南南阳盆地东部、南部与安徽、湖北接壤,西部与陕西连接,全地区有松林面积18.3万hm2,占区域林地总面积的1/4,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油松、华山松等,松树大多是十年生以上的中龄林,全区13个县市区、10个县区均有分布,重点分布在桐柏、西峡、淅川、内乡、南召等县,并且分布区内有伏牛山、宝天曼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寺山1个国家森林公园。松树是该区山区绿化、生态林造林的重要树种,在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周边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传播扩散状况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寄生在松树体内而导致树木迅速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虫害。我国自1982年发现该病以来,病害已分布于江苏、安徽、广东、山东、浙江、湖北、香港、台湾等省(地区)的部分松林。截至2004年,该病在我国发生面积达8.7万hm2,累计枯死松树3 50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间接损失250亿元,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已列入我国森林病虫害之首,是全国重点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一旦在该区传播蔓延,必将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生态灾难。2 000年以来,南阳市森防站工作人员连续在该地区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目前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但与河南省近邻的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省以及与南阳市相邻的信阳市新县已发生松材线虫病,并造成一定的危害。松材线虫病很容易随苗木、原木、松木包装材料等途径传播,加上受目前贸易往来频繁,森检队伍规模较小、装备技术落后、社会重视不够等因素影响,松材线虫病随时有传入的危险,形势十分危急。为此,该文在研究现有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豫西南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总体规划和设想。
  2豫西南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总体规划
  2.1监测预警体系区划
  按照合理区划、分类施策的要求,结合周边疫情,将该地区松林划分为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重点预防区: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松林分布区域,包括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及其他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的区域。主要涉及内乡、西峡、淅川、桐柏4个县,伏牛山、宝天曼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寺山国家森林公园,万沟、湍河、陈庄、毛集、木寨、黄石庵等6个国有林场。一般预防区:涉及南阳市方城、唐河、社旗、卧龙、镇平、南召6个县区和大寺、乔端、社旗、五岳庙等4个国有林场。
  2.2监测预警总体目标
  全区每年组织1~2次松材线虫病普查,重点预防区松林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一般预防区松林监测覆盖率达到90%,进入南阳市的松类植物及其产品检疫检查率要达到100%;对进入该区的带有松材线虫病的疫木及其产品除害处理达到100%。
  2.3构建监测预警体系重要措施
  2.3.1设立哨卡,进驻木材检查站。在该地区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桐柏、西峡县入市口,207国道、南邓高速公路邓州市入市口,209国道淅川入市口,唐河至湖北省枣阳县公路唐河入市口以及伏牛山、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10个新的临时检疫哨卡。全地区现有13个木材检查站全部进驻森检人员。
  2.3.2做好检疫检查。预防区各县区木材检查站、木材临时检疫哨卡要加强检疫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过往松科原木及制品的检疫检查力度,禁止未经批准非法调运的疫木入境;发现疫木,一律没收,就地销毁,防止疫情传入[1]。
  2.3.3开展监测普查。将全区重点预防区划分为90个松材线虫病监测区。平均每1 333.3 hm2为1个监测区,每监测区悬挂5套松墨天牛诱捕器,定期开展诱捕调查,对诱到的松墨天牛进行镜检,观察是否有松材线虫;重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每年秋季开展1次普查,重点为木材集散地、大型木制品生产和使用企业、木材仓库周围的松林,以及移动通讯发射站、电话(线)工程改造点、建筑工地等通过人为活动容易传播松材线虫的松林区,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要公布联系电话,通过适当措施,发动群众及时报告松树枯死情况[2]。
  2.3.4落实营造林措施。结合营造林工程项目,合理营造松栎、松柏、松桐等类型的混交林,提高林分的抗逆性。
  2.3.5防治松墨天牛。对西峡、桐柏等县有松墨天牛危害的松林开展诱木、诱捕器诱杀、树干注药和人工地面防治,每年要全面防治1次。
  2.3.6加强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监测、检疫、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工作技能[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监测预警体系保障机制
  3.1成立组织机构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成立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保障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4]。
  3.2落实各项制度
  3.2.1各级政府施行行政负责制。各级政府要把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切实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领导。林业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相互配合。
  3.2.2疫情报告制度。坚持松材线虫病月报表制度,各有关县区每月按期按要求将松材线虫病疫情报告表报市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3.2.3联防协作制度。要与省内外相邻市县建立联防协作,及时通报信息、交流防治经验,实行跨地区联防联治,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监控工作。
  3.2.4检查验收和奖惩通报制度。按照操作规程,适时组织对各项监测预警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组织领导不力、没有落实预防和除治措施,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疫情监测不力、检疫执法不严、隐瞒疫情、贻误防治时机和因防治不力造成疫情严重扩散蔓延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3.3提高防治能力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松材线虫病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实验室,购置疫情监测、检疫鉴定、灾情除治等仪器设备,全面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加强防治专业队建设。以县区和乡镇林场为单位组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承担当地和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防治任务。
  3.4强化技术支撑
  科学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专家组指导防治工作的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应用。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防治方法。
  3.5抓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新局面。采取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4

参考文献


  [1] 赵良平,吴坚,王晓华,等.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李建新,丁茂申.非疫区松材线虫病的防范[J].中国林业,2009(13):49.
  [3] 董立军.松材线虫病县级预防监测体系模式建设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7(2):77-78.
  [4] 石雷,韦雪花,周汝良.3S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3):15-1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