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镇锥栗栗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458 日期:2024-06-11 来源:论文网

  摘要总结了黄田镇锥栗栗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和发病因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锥栗栗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锥栗栗疫病;发生;防治;浙江庆元;黄田镇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南、西三面分别与福建省寿宁县、福建省政和县、福建省松溪县交界,北与浙江省龙泉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之间。全县土地面积18.98万hm2,林业用地16.78万hm2,现已发展锥栗面积4 000 hm2, 2009年产值3 600万元,由于锥栗栗疫病的发生,使锥栗产量和质量都无法提高,给庆元县锥栗种植农民造成严重损失。栗疫病又名栗胴枯病、溃疡病等,属真菌性病害,在潮湿的洼地和锥栗园发病较多,常与栗干枯病一起发生,主要危害板栗(锥栗)主干、枝的重要部位,是锥栗主要病害,严重威胁锥栗生产。近年来,笔者通过对该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摸索,获得了很好的防治经验。现以黄田镇为例,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栗疫病发病规律
  锥栗栗疫病多发生在树干的近地表和主枝基部及主侧枝上,部分小枝也有发生,病部多位于大龄枝干的向阳面或背上,而枝的背下和背阴面发病较轻。栗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有降雨或灌水时,形成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随水流传播侵染。病菌由雨水、鸟和昆虫传播侵染,主要由各种伤口入侵。侵染的适温为18~27 ℃,每年的4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以春季最为严重。全年均可侵染,树势弱或管理粗放更易感病。
  2栗疫病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部树皮龟裂,流出黑色汁液,具酒糟气味。用小刀轻刮掉病部树皮,下面树皮韧皮部松软,变褐,可见红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继续扩大,斑点连成块状后,病皮和下面浅层木质部变为黑褐色,病树皮失水凹陷、干硬、龟裂。栗疫病旧病斑附近树皮易被干枯病菌感染,成为复合侵染的病斑。病部以上枝条枯死。苗木和绿枝的病部呈黑褐色水渍状,枝叶迅速枯萎。5月病部表面布满黑色小粒点,以后病疤逐渐干缩凹陷,并密生瘤状物,后期病部略肿大成纺锤形,树皮开裂或脱落。树体受侵染时,树势衰弱,结果少,严重时导致枝干或植株死亡。
  3栗疫病发病影响因素
  栗疫病的发生是品种抗病性差、生产管理粗放、气候环境、密度过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栗疫病发病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园区管理粗放导致树势衰弱,调查表明树势强健的感染发病较轻,树势衰弱的感染发病严重。二是品种种植混乱易受病菌感染,不同品种,感染发病的抗性也不同。三是不良的小气候环境导致植株与病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在冬季气温偏低造成锥栗树体冻害,形成伤口,造成宿存弱寄生菌扩展,使疫病发生。四是种苗、接穗未经检疫使该病流行感染。五是锥栗种植密度过大、枝条过密、光照不足、湿度较高、栗树生长状况不良,土壤肥力低下,导致抗病能力差。六是病虫害严重发生,导致树体抗性降低[1]。
  4防治方法
  4.1选用抗病品种
  及时刨掉病死树,补种抗病品种,对抗病性差的品种进行改良。对幼树染病较轻的植株,剪除感病以下部位,连带健康枝梢一起带出果园集中烧毁,对发生严重的病株应连根挖除,将病株和所有枯枝落叶全部清出果园集中烧毁[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2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栗园肥水管理和整枝修剪管理。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改良土壤结构,按不同生长期需要施足肥量,忌施用同一品种化肥,以免微量元素短缺,土壤板结。采果后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一些氮、硼、磷、钾肥;春季萌芽前适量追施萌芽肥;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胀期及时追肥,每次每株(成年树)追施板栗专用肥1~2 kg,在生长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病害的能力。
  4.3加强病树管理
  (1)刮除病斑,刨掉病死树,清除病源。及时剪除病枝,发现病斑及时刮治,将病枝、树皮清理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3]。
  (2)春季发芽前,在刮治病斑的基础上,对树干和主枝基部涂刷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80~100倍液。
  (3)防治枝干害虫,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部位。发现新鲜天牛粪便,及时用敌敌畏药棉堵住虫道;在7—8月板栗透翅蛾成虫大量出现时向枝干喷速灭杀丁乳液1 500倍液等。
  (4)做好越冬管理。落叶后刮除老树皮,用含石硫合剂的石灰液进行树干涂白,可消灭部分越冬病菌。
  4.4药剂防治
  (1)从4月上旬开始,每15 d喷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80~100倍液,或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倍液,为防止病菌传播和伤口再次感染,要交叉使用农药,以防产生抗药性[4]。
  (2)每年冬季结合清园,刮除病斑,用抗菌剂“402”200倍液+10 °Bé石硫合剂0.5 kg药液涂封病斑处,在4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的发病高峰期,每次用抗菌剂“402”200倍液+多菌灵0.5 kg将伤口密封后再用尼龙薄膜包扎。
  (3)每年4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用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倍液加适量无菌泥土调成药泥糊将伤口密封后再用尼龙薄膜包扎。
  5

参考文献


  [1] 叶邦志,吴士金.庆元锥栗疫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2):22.
  [2] 刘桂湘.板栗疫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37.
  [3] 黄宗安.锥栗疫病的抗病机制与抗病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林业勘察设计,2008(2):73-76.
  [4] 林猷健,胡翠凤.福建锥栗疫病发生及病原鉴定[J].亚热带植物通讯,1994(1):25-2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