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旬阳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305 日期:2024-06-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玉米产业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旬阳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战略,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玉米;产业化发展;优势条件;问题;战略;陕西旬阳
  
  玉米是旬阳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逾2万hm2,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玉米产业化对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实现“农业30亿工程”有重要作用。
  1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糯、甜、爆、笋、鲜食优质专用玉米富含蛋白质、赖氨酸、维生素、玉米油,长期食用具有营养、防病、保健作用。玉米油中含有丰富的酶和VE,长期食用能增强肌肉和心血管机能,维持生殖机能正常,增强人类新陈代谢和提高免疫力。
  1.2提供优质饲料资源
  高油玉米在产量不减的前提下,含油量一般在7%~10%,比普通玉米高1倍以上,是不可替代的饲料来源,其饲养家禽家畜的效果十分可观。据资料介绍,用高油玉米养鸡,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均较高,每只鸡可节省饲料费1.0~1.5元。玉米含油量每提高1%,单位饲料增重1.6%,用其养猪每增重1 kg猪肉,较普通玉米可节省饲料5%~6%。
  1.3提供特殊工业原料
  糯玉米其特有的糯质淀粉具有高粘性和高吸水性,如糯淀粉胶透明度好且稳定,能满足工业上的特殊需要,在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用途广泛。目前,国际市场上只有糯质淀粉是一般淀粉价格的1.4~7.4倍。我国在这一领域则是空白,仍需大量进口,因此发展糯玉米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1.4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
  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普通玉米价格下降,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者的积极性。而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适当扩大优质专用玉米,在优质基础上实现高产专用[1-2],并出口创汇,可使农民顺应结构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带来的市场变化,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是缓解普通玉米生产过剩、稳定粮食价格的必要措施。
  2旬阳县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1自然条件与基础条件适宜
  旬阳县地处上的陕南东部,受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 ℃,无霜期254 d,年日照时数1 790.4 h,太阳辐射总量445.30 kJ/cm2;≥0 ℃积温5 620.3 ℃;≥10 ℃积温4 748.3 ℃;年降水量851.2 mm。温、水、光资源丰富,能满足优质玉米生产需要。旬阳县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年均产量4 800 kg/hm2,农民有种植玉米的传统生产习惯。现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4.53万hm2,其中一级保护2.67万hm2,土地资源丰富。西慧渠、冷慧渠以及村村水窖工程,将进一步增强抗旱灾能力,扩大稳产高产农田面积,优质玉米基地建设具有土地资源基础。
  2.2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农业发展,全县经济发展较快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投入主体的变化,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已得到全县广大干部的认同。旬阳县“七五至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投资的粮食自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显著作用,进一步调动了全县上下支持优质玉米产业发展的热情。2008年,旬阳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680元,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投入、自我发展能力。
  3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旬阳县年产10万t玉米,除小商小贩外没有龙头企业,生产基本属于无序状态,更谈不上订单生产、为需生产[3],生产的盲目性较大,受大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大。二是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旬阳县栽培玉米品种95%以上为食饲兼用型品种,特色品种不明显,甜玉米、笋玉米、糯玉米很少或基本没有,不能满足多种市场的需要。三是产量潜力有待挖掘。以食饲兼用型玉米为例,目前旬阳县平均产量4 500 kg/hm2左右,最高产量仅10 560 kg/hm2(1989年吕河),与全国夏玉米最高产量16 444.35 kg/hm2 (山东莱州)有较大的距离,增产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4发展战略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玉米产业化进程。旬阳县玉米年播种面积2万hm2,总产约10万t,产品农民自食约占20%,作饲料及其他原料占45%,尚有35%销售外地,当地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玉米产业化水平较低。因此,旬阳县玉米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办法,实行订单生产[4],确保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重视精深加工。玉米产业是旬阳县的传统产业,玉米从最初的食用为主,发展到作饲料和其他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随着科技进步,玉米精深加工下游产品将不断出现,前景广阔。三是大力加强科技推广。玉米产业化离不开科技推广,特别是优良品种的推广对玉米增产的贡献份额达35%以上,良种配以良法才能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
  5

参考文献


  [1] 陈凤云,孙立娟.吉林省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4):31-32,53.
  [2] 侯旭光.内蒙古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15-18.
  [3] 张立荣,郝铠,周积兵,等.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化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9(22):18-20.
  [4] 丘杏红,蔡建华,韩科峰,等.揭西县甜玉米无公害栽培及产业化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7(10):15-1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