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豌豆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264 日期:2024-06-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概述了国内外豌豆生产的基本情况,阐述了辽宁豌豆的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情况,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辽宁豌豆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豌豆;生产现状;发展思路;辽宁
  
  豌豆(Garden pea)是豆科蝶形花亚科野豌豆族5个属中的豌豆属下的豌豆种,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数千年前的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塞俄比亚、小亚西亚西部、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斯坦为次生起源中心。豌豆类型依植株高矮可分为蔓生种、半蔓生种和矮生种;按豆类纤维多少,可分为硬荚种和软荚种;按种子形状可分为光粒种和皱粒种;按用途可分为菜用、粮用和饲用。目前,作为菜用的豌豆品种有硬荚种和软荚种。硬荚种的内果皮为一层似羊皮纸状的透明革质膜,必须撕除后才可以食用,所以硬荚种以食青豆粒或制罐为主。软荚种内果皮无革质膜,柔嫩可食[1]。
  豌豆营养丰富,籽实含蛋白质23.4%、脂肪1.8%、碳水化合物约60%,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V■和尼克酸。鲜嫩的茎梢、豆荚、青豌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外,还含有较多的糖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豌豆具有较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对平衡人体营养,增进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
  1国内外豌豆生产概况
  豌豆是世界第四大食用豆类作物,我国已有2 000多年栽培历史。其适应性很强,地理分布较广,自热带至寒带的广大地区几乎都有种植。全世界约有65个国家种植干豌豆,其中俄罗斯、中国、法国、丹麦是主产国。在干豌豆生产国家中约有50个国家同时生产青豌豆,美国、埃及、奥地利、比利时等国是产量水平较高的国家。我国干豌豆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云南、湖北、甘肃、陕西、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青豌豆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的郊区。我国将豌豆划分为春豌豆和秋豌豆2个产区:春豌豆的产区包括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西部和陕西、山西、河北北部,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6月末至7月初收获;秋豌豆的产区包括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东部和山西、河北南部与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地区,一般9月底或10月初至11月播种,翌年4—5月收获[2]。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开展豌豆的育种工作,1978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豌豆种质资源研究,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单位研究时间较长。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豌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及育种研究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发展缓慢,差距大。
  2辽宁豌豆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辽宁豌豆广泛种植,类型较多,既有鲜食的青豌豆,又有干豌豆,还有食苗豌豆,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大、中、小城市附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豌豆倍受青睐,并很快发展起来。2007年初步统计,辽宁种植面积达666.67hm2有余,主要分布在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等近郊地区,其他地区也有零星种植。豌豆生产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产量不高不稳,品种类型多,杂乱现象比较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基于上述情况,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组建课题组,专门从事豌豆的新品种选育以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此项目的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全国豌豆研究单位的大力支持。几年来,争取“豌豆资源共享试点”及“豌豆新品种合作选育”等项目,为辽宁豌豆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填补了辽宁豌豆研究的空白。
  (1)对豌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已收集、繁育国内外豌豆资源2 876份,其中国内资源2 680份,占93%,国外引进资源196份,占7%。对豌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初步鉴定,对资源的植株性状、花荚性状和籽粒性状建立了图片档案,同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开展了对豌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国内外50份优异豌豆资源进行了精准鉴定。筛选出上百份优异品种作为杂交育种的基础材料,选育出适合辽宁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2)通过系统选育的方法备案了科豌一号、科豌二号、科豌三号豌豆新品种,现已推广应用于生产,有的已在温室大棚、冷棚试种。对辽宁生产上用种较多,量较大的中豌5号、中豌6号进行了提纯复壮,保证了辽宁生产上豌豆的大量用种。
  (3)进行豌豆与玉米间套种,豌豆下茬大白菜和萝卜的产量、产值测试,豌豆不同栽培密度等试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辽宁豌豆生产存在的问题
  (1)种植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目前,辽宁豌豆的种植比较分散,科研、生产以及销售尚未形成一体化,产销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措施,生产盲目性较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对生产条件改善、科学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开发造成一定困难。
  (2)品种老化,生产技术落后。辽宁豌豆缺乏高品位的主栽品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导致豌豆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生产上良种严重缺乏。
  (3)投入经费少,研究推广力度不够。辽宁豌豆科研起步晚,科研方面虽有一定的科技支撑,但开发还是一个空白,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即使在推广过程中,良种良法不配套,新品种在生产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增产增收的作用。
  4辽宁豌豆的发展思路
  (1)加强豌豆资源深入研究、创新和利用。加大国内外豌豆种质资源的引进、互换和交流,开展系统地整理、评价研究,鉴定出具有优异特性的可直接利用于大田生产或作为遗传资源的材料,同时进行品种改良研究,充分挖掘资源的有效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豌豆育种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选育市场需求的豌豆新品种。目前,辽宁急需高产、优质、抗倒的食荚品种和青籽粒速冻品种,高产、无须多枝的食苗品种。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增效为目的,采用传统遗传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选育出适宜辽宁生态区的市场效益高的豌豆新品种[3]。
  (3)加强理想株型的遗传研究及品种改良。将单无叶豌豆株型作为基本豌豆育种平台,以半无叶株型保证单产潜力,以白花性状保证营养品质,以高抗白粉病性状保证豌豆对主要病害的抗性,在此基础上培育不同类型的干、鲜豌豆新品种。食苗品种以无卷须、青苗肥嫩、分枝多、纤维少、适口性好、青苗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全年均可种植采摘为目标。
  (4)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快良种的试验、示范、推广速度,通过基地示范,以点带面,把千家万户无序状态的豌豆生产转变为有规模、有组织的规模生产,发展规模效益,促进豌豆生产全面发展,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4]。
  5

参考文献


  [1] 宗绪晓.中国豌豆生产与发展[A].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贺晨邦.豌豆育种研究进展及方向[A].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倪秀荣,赵希远,别基亮,等.旱地草豌豆品种引进鉴定[J].中国种业,2010(2):45-46.
  [4] 马振君.高寒地区菜用豌豆丰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0(1):99-10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