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清江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260 日期:2024-06-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述了杂交水稻清江4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为清江4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清江4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三川镇位于永胜县以北,南至程海,北抵五郎河,是粮食生产大镇,为省、市、县商品粮基地之一,平均海拔1 570 m左右,常年平均气温18 ℃,属中海拔水稻种植区,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稻种植面积为3 100 hm2,被誉为“滇西北粮仓”。为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供给安全,2008年,永胜县三川镇农技站引进杂交水稻新组合清江4号进行高产攻关栽培,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节本、环保的良好效应。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适中
  播种期在3月25日,收获期在9月28日左右,生育期为187 d。
  1.2株形稍松散,茎秆弹性好
  清江4号植株高度为103.5 cm,整个生育期总叶片数有17.6张,伸长节间数为5.33个,抽穗期单茎绿叶数为6张,成熟期仍保持2~3张高效叶片活熟到老,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基部1、2节间较粗壮,茎秆弹性好,可有效控制后期倒伏。
  1.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栽种28.125万穴/hm2,基本苗28.125万株/hm2,高峰苗580.2万株/hm2,成穗290.55万穗/hm2,成穗率50.08%,穗长23.7 cm。倒3叶平均剑叶长39.7 cm,倒2叶长42.7 cm,倒三叶长47.2 cm,有利于增加穗实粒数,提高籽粒千粒重。
  1.4穗粒结构协调
  每穗总粒数191.9粒,实粒数169.45粒,结实率88.67%,千粒重27.37 g。
  1.5产量表现
  清江4号常规栽培有效穗303.75万穗/hm2,穗实粒数161.6粒,千粒重26.63g,理论产量13.07 t/hm2。专家组实产验收,实收干谷13.71 t/hm2,较常规对照栽培,增产8.97%。
  2高产栽培技术
  2.1培育壮秧
  壮秧是早发、足穗、壮秆、大穗的基础[1],可用湿润拱架塑料薄膜育秧。采用包衣种子于3月24日早上浸种24 h后, 3月25日播种,用种量15 kg/hm2。4月8日即2叶1心时揭膜,施断奶肥150 kg/hm2。5月5日施送嫁肥150 kg/hm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2大田管理
  2.2.1移栽。5月9日移栽,秧龄44 d,叶龄6.53叶,平均单株带蘖2.1个,采用手工拉线定点条栽,清水浅插,栽插深度1~2 cm,以利于分蘖早生快发,形成较多的有效穗,构成理想的群体结构。
  2.2.2扩行。栽培规格为13.3 cm×26.6 cm,栽种28.125万穴/hm2,每丛插1~2株种子苗,以保证足苗数,扩行有利于增加行间通风透光性,提高光合利用率,增加水温,有利于穗肥施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性,提高茎穗成穗率、结实率[2]。
  2.2.3施肥。在肥料运筹上围绕“前促蘖、中壮苗、后攻粒”的原则,结合翻耕,施厩肥15.0~22.5 t/hm2作底肥。移栽田块整理好后,移栽前水深1~2 cm时,施入普钙750 kg/hm2作水皮肥。移栽后5~7 d,结合化学除草(丁草胺和耘田)施尿素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作第1次分蘖肥;移栽后12 d施尿素135 kg/hm2作第2次分蘖肥;倒4叶晒田上水后,施尿素10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作促花肥;倒2叶时施尿素105 kg/hm2作保花肥。
  2.2.4合理管水。浅水移栽,寸水活棵。前期采用浅水管理,干湿交替,做到以水护苗,促进秧苗早发新根,增加有效分蘖,从而提高有效穗。茎蘖数达到预期有效穗的80%或有效分蘖叶龄临界期至叶龄余数为4时撤水晒田,先轻后重,轻搁田后3~5 d进行重搁,直到叶色褪绿,茎蘖数下降,其目的是控制无效分蘖,使倒4、5叶叶片缩短,倒4叶时复水施肥,使倒2、3叶叶片长度增加,形成高效叶片,后期浅水管理,干湿交替,收割前7~10 d撤水晒田。
  2.2.5防治病虫害。根据水稻螟虫虫情发生时间,采用20%杀虫双水剂3 750~5 2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防治水稻螟虫3次。稻曲病于小苞期—大苞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防治,同时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采用4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1 8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防治;飞虱、叶蝉、粘虫用80%敌敌畏乳油90~120 mL/hm2,或吡虫啉300~45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贺长树.云梗2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9(6):14.
  [2] 卢锦荣.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福建稻麦科技,2009,27(2):51-53.
  [3] 王旭春.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3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9(2):24-25.
  [4] 黄达彪.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7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31-3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