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秀优5号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261 日期:2024-06-09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述了秀优5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为秀优5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粳稻;秀优5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濮院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在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嘉兴市执行部和市农经局具体指导下,2008年在濮院镇新东村立项建立650优质粳杂秀优5号高产示范方,按照基金会的具体要求,各项技术措施得到了充分落实,同时在种植农户陈金发的积极配合下,2009年8.25 hm2杂交粳稻示范方总产量达到82 698 kg,其中804.67 m2高产攻关田于2009年11月9日经过嘉兴、桐乡农技部门验收,总产达到942.4 kg,单产达11.71 t/hm2,创该镇历史单产最高纪录,超过了项目的目标。为进一步探索杂交粳稻秀优5号的特性,充分发挥杂交优势,提高单产和品质,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
  在濮院镇,秀优5号移栽田:5月中旬播种,6月中旬移栽,9月上旬齐穗,11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174 d左右[1];直播田:5月下旬播种,9月上旬齐穗,11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164 d左右。
  1.2农艺性状
  秀优5号生长繁茂,茎秆粗壮,叶片厚挺,前期长势旺,出叶速度快,后期青秆黄熟,移栽田:株高119.5 cm,穗长19.6 cm,平均每穗总粒数211粒,结实率87%,千粒重26 g;直播田:株高117.6 cm,穗长18.7 cm,平均每穗总粒数195.2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6.1 g[1]。
  1.3抗逆性
  耐寒性好,抗倒性强。
  1.4产量表现
  根据示范方4块移栽田共1.10 hm2的抽样调查,平均产量100 20 kg/hm2。比常规稻增产近1 650 kg/hm2。陈金法农户种植田经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嘉兴执行部验收,直播田单产达11 712 kg/hm2。
  2主要栽培技术
  2.1适期播种
  5月10—15日播种,秧龄30 d左右,秧田播225 kg/hm2左右,大田用种量18 kg/hm2,精细播种,播后塌谷,并保持畦面无积水,沟中有水,畦面湿润[2]。
  2.2合理密植
  一般于6月10—15日移栽。宽窄行种植,行株距23.31 cm×14.99 cm,栽27万丛/hm2,丛插1~2本。由于秀优5号分蘖性不强,大田移栽密度不宜偏稀,否则基本苗不足,会造成有效穗偏少,影响产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3科学施肥
  示范方部分农户施穗肥,单产最高田块大田施用纯N 264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112.5 kg/hm2,氮磷钾平衡,产量明显提高。由此表明,应做到基肥足,追肥早,适当补施穗肥,增施磷钾肥,以使稻优5号产量发挥较好水平。
  肥料施用上,做到前足、中稳、后补,以保证氮、磷、钾平衡[3]。大田底肥施有机肥9 t/hm2、碳铵525 kg/hm2、磷肥2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栽后4~5 d,结合化学除草再施尿素195 kg/hm2;7月中旬(分蘖末期)再施长粗肥(尿素)150 kg/hm2;后期控制施用氮肥,8月初酌补穗肥,施复合肥105 kg/hm2。直播田底肥施有机肥9 t/hm2、碳铵5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出苗后一叶一心期施好断奶肥尿素112.5 kg/hm2;四叶期施好促蘖肥,施进口复合肥187.5 kg/hm2;隔5~7 d补施接力肥,施尿素150 kg/hm2;搁田覆水后补施穗粒肥,施尿素75 kg/hm2。
  2.4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应做到浅水插秧,满水护苗,返青后及时露田,浅水促分蘖,当苗数达到270万~300万株/hm2时分次轻搁,分蘖末期重搁,孕穗至抽穗期保持薄水层,齐穗后活水薄溉,浅水勤灌,干湿交替。直播田播种前精做畦面,一般畦面宽4 m左右,并每30 m开1条横沟,四周开出围沟。播种后湿润立苗,待田间出现小裂逢时,再灌跑马水。二叶一心期至三叶期保持浅水以促分蘖;四叶期匀密补稀,保全苗,争均苗;六至七叶期开始间歇灌溉,分次搁田,搁田复水后保持清水、硬板、湿润、活水长穗,灌浆。防止断水过早,达到青秆黄熟[4]。
  2.5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粳稻病虫草害情况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因杂交粳稻苗期长势绿,大田期生长旺盛,故要及时防治好苗期稻蓟马、大田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曲病、褐飞虱、灰飞虱和杂草,直播田治草抓早、抓小,做到“人工”与“药剂”相结合,实现优质高产。
  3

参考文献


  [1] 沈荣章.杂交粳稻“秀优5号”生育特性及高产途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23-24.
  [2] 陈忠泽,许开华.杂交粳稻秀优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67.
  [3] 陈书强,金峰,王嘉宇,等.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的比较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23(2):1-8.
  [4] 王景行.3优18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4):2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