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三病的诊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110 日期:2024-06-07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草鱼三病,即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腮病、赤皮病的预防方法与每种病症的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草鱼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鱼三病;诊断;防治
  
  肥西县花岗镇四合水产养殖场是肥西县最大的规模水产养殖基地,占地面积333.33 hm2,精养鱼塘400多口,1989年始建,专业渔民近1 000人。其中有40%的鱼塘主养草鱼,由于是老塘口,各种病害时有发生,尤以草鱼三病(细菌性烂腮病、肠炎病、赤皮病)发生较为频繁,给渔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实践中积累的对草鱼三病的预防方法与每种病症的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法分述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预防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爽、饲料新鲜,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到投饵“四定”原则,坚持使用增氧机[1]。鱼种放养时1 m3水体用漂白粉溶液10 g浸浴,或500 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 min;发病季节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在食场挂篓,或发病时用漂白粉1 g/m3全池泼洒或泼洒全池的2/3(鱼种患病时忌用)。发病季节每隔10 d左右,以水深1 m用生石灰225~300 kg/hm2遍洒全池。易发病鱼塘,先干塘,用鲜菖蒲切碎、捣烂,连汁带渣泼洒在鱼塘底部,用工具搅翻淤泥,使药进入塘泥中,干晒3~5 d后注水放鱼;鱼塘带水时,将鲜菖蒲捆成捆,稍捣烂沉放在鱼塘四周水底,以水深1 m用150~450 kg/hm2。以水深1 m用鲜柳树叶(带小枝的亦可)150~225 kg/hm2,扎成小捆,堆放在鱼池进水口或食台附近的水中,当树叶腐烂时再更换1次,可防治三病并发症。水深1 m的鱼池,用干姜3.75 kg/hm2切碎后放入煮熟的11.25 kg菜油的锅中,继续煮20 min,待菜油冷却后,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全池泼洒。1 d泼洒1次或2 d泼洒1次,连泼2次,可防治草鱼烂鳃、肠炎并发症。
  2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法
  2.1细菌性肠炎病
  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生,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高达90%。每年的4—5月和7—8月为2个高峰期,此病常与细菌性烂鳃病和赤皮病并发。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鱼体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红斑,腹腔积有淡黄色腹水。剖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内无食物,但有浓状粘液,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或紫色[2]。治疗方法:内服大蒜素;每100 kg鱼每天用大蒜头500 g(每5 kg饲料再加200g盐),与饲料拌匀后上食台投喂,连喂3~6 d;或每10 kg饲料用鱼用复方土霉素散500 g,连用3~5 d;或每50 kg鱼用菖蒲2.5~4.0 kg,马齿苋2.5 kg,大蒜头1.5 kg切碎捣烂加食盐250 g,拌面糊粘在草上晾干投喂,1次/d,连续喂3 d;或水深1 m用韭菜37.5 kg/hm2,切碎后加放食盐3 kg/hm2,抖入饲料中投喂,连喂3 d;或每50 kg鱼每天用车前草、铁马鞭、樟树叶各500 g加水煎开30 min,制成药饵投喂,1次/d,连用4 d。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2细菌性烂鳃病
  每年的4—5月是1~2龄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期,7—9月是当年鱼种的发病盛期。病鱼不吃食,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俗称“开天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瘀血而呈紫红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软骨外露。鳍的边缘色泽变淡,呈“镶边”状。由于患病鱼常同时发赤皮、肠炎等病,因而常见鳍条、皮肤充血或皮肤腐烂等。此病以鳃丝腐烂和“开天窗”为肉眼诊断的判定依据。治疗方法:五倍子1 kg加水4 kg的比例进行煎煮,煮开后用锅铲将整个还未碎的五倍子在锅边碾碎,煮开后再煮15 min左右即成五倍子药液,按1 m3水体用1.5~4.0 g五倍子药液,连渣带汁全部泼入水中;或用乌柏叶鲜叶4 kg(或干粉1 kg)用20%生石灰20 g浸泡,并煮沸10 min,然后全塘泼洒,使1 m3水体含乌柏叶6.5 g;或每50 kg存塘鱼用大黄、黄柏、黄芩各50 g,生桅子、大蒜各25 g,共研成粉末,制成药饵投喂,1次/d,连用4 d。或先将大黄、黄柏、黄芩粉碎,然后取生桅子、大蒜与三黄粉共研成不规则碎粑,在60 ℃以下充分干燥,再研成粉末拌饵投喂;或用大黄2.5~3.7 mg/kg全池泼洒,大黄处理方法同五倍子;或用大黄氨水液(1 kg大黄加0.3%的氨水20 kg,浸泡12~24 h)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2.5~3.7 mg/kg [3]。
  2.3赤皮病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捕捞、运输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病鱼体质瘦弱,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常有气无力地漂浮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往往有水霉菌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常烂掉一段,鳍条裂开,呈破烂的纸扇状或扫帚状,故又称蛀鳍病或出血性腐败病。彻底清塘消毒;捕捞、运输、放养时操作要细致,勿使鱼体受伤;放养时注意鱼种消毒,可用5~10 mg/kg漂白粉浸洗30 min。此病病原菌侵入皮肤、肌肉引起病变,还能浸入血液,故治疗时应外用药和内服药相结合[4]。外用药可先用生石灰450 kg/hm2于第1天对水全塘泼洒,第2天用苦楝果5 kg,先研碎煎汁煮沸30 min,然后对水全塘泼洒,发病严重时连用2次(此法也可治肠炎病并发症);或在发病季节用高效氯制剂全池泼洒。内服药用磺胺噻唑拌饲料投喂,每50 kg鱼第1天用药5 g,第2~6天用药2.5 g,6 d为1个疗程;或用地锦草250 g,石菖蒲250 g,辣蓼草200 g,苦楝树皮100 g,熬水加面糊拌嫩草投喂或做成药饵投喂,1 d喂1次,连喂3 d,接着用生石灰375 kg/hm2、扬尘灰75 kg/hm2对水全部泼洒。每30 kg鱼用健鱼宝药饵300 g投喂,1 d喂1次,3 d为1个疗程;或每50 kg鱼用金樱子嫩根(焙干)150 g加金银花1 kg加青木香100 g加天葵子50 g磨成粉拌饵投喂,连续喂3 d;或每50 kg鱼用大蒜、辣蓼、车前草等干草药合重250 g或鲜草药1.00~1.25 kg,煎汁拌饵投喂,连喂3~4 d。
  3

参考文献


  [1] 张春雨.池塘草鱼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240,242.
  [2] 李为民.草鱼病害防治[J].农村新技术,2005(9):25.
  [3] 赵延霞,宫洪沛,吴凯.草鱼病的预防[J].渔业致富指南,2007(5):38.
  [4] 袁昌兵.草鱼病害防治五措施[J].专业户,1998(10):3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