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不应该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要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怎样才能让家庭作业真正发挥它的效应?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变化:
一、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家庭作业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运用知识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
1.“自助餐式”作业。所谓“自助餐”式作业,也就是作业分层, 可将作业设计成三层次:一层是基础知识训练;二层是扩展知识应用;三层是问题解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2.“导演”式作业。让学生自己出题。创造习题,就要了解习题。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 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3.习惯性作业。培养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每天把所学的知识、学习感受和心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长期积累,数学知识就会越来越深厚,学生对数学就越来越敏感,学习数学就会越来越主动。
二、由“枯燥”变为“有趣”
布置的作业要让学生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 将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活动中, 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 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与活动巧妙联系,让作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绘画型作业。画画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把一次次家庭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2.收集型作业。这类作业最适合学生学习某一数学概念后布置,它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投向社会, 能够亲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实践型作业。作业应体现实践性, 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实践中学, 学得轻松,学得有意思, 学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实践经验,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4.社会调查型作业。社会调查型作业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同时了解社会生产发展的情况。
三、由“独立”变为“合作”
学生的作业必须要加强学生间地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 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 变个体型为合作型,让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1.友情型作业。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 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通过友情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 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2.亲情型作业。就是布置学生与家人共同完成的作业。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在平时设计作业时应避免“ 题海战术”,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 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 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 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三变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