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对策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情况。据学生访谈及调查问卷显示,17.8%认为学校管理松散,对迟到早退等问题处罚较轻,同学们不以为然。12.4%认为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晚上上课,为同学们逃课埋下伏笔。48.3%认为有些老师缺乏个人魅力,上课枯燥,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吸引力。21.5%认为大学生入校之后,没有父母及老师监督,缺乏自觉性,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鉴于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认真研究及探讨有效可行的对策非常必要。
一、高校管理方面
高校管理的加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1.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强化学生纪律管理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面对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主动性不高、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兴趣不浓厚等问题,各高校要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生纪律管理,促使学风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在学生纪律管理方面,加强对学生纪律约束,将奖励与惩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2.完善教师考评体系,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部分教师开始花大量精力于课题申请及论文发表,在教学上开始敷衍了事。为改变此种现状,各高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师考评体系,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以敦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全身心投入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促使教务管理科学化,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采用大班教学模式,部分高校有时还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这都为学生逃课埋下隐患。鉴于此,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务管理,合理安排组织教学,改善教学环境,促使教务管理科学化,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另外,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集合所有教师智慧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通过专家及优秀教师整合,推出有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典范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提高教学吸引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据问卷调查显示,教师授课能力和个人魅力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授课能力越强,上课积极性越高;教师个人魅力越大,对该课程也就越喜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加强自我修养,培养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功底。其次,努力修炼语言艺术,提高个人魅力。通过独特的授课风格,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再次,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注重教师再学习及业务培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教师质量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再学习及业务培训等提供有利条件。首先,鼓励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等方式完善知识结构。其次,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年轻教师做指导,另一方面,让青年教师到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教师课堂听课学习。最后,实行“走出去”战略,定期选送一些骨干教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不错的学校进行培训和学习,然后把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不断提高本校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掌握及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及图表等信息来演示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改进教学方法方面
1.适当引人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获取知识或技能,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情境的设置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先吃透大纲、熟悉教材,根据不同班级、不同专业设计不同情境,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引人深思的音频或视频材料,准确把握教学情节,科学、合理地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和编写具有思想性、导向性、目的性、系统性、教育性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在选择和编写案例过程中,以正面案例为主,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结合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不能单纯为了取悦学生,忽视案例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以至于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认真落实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认真落实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时,发挥实践课的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例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校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大二学生心理特点及学习情况,在2009级中开展“党在我心中”党史知识风采大赛,由学生搜集图片,并以PPT形式解说,之后我们评出相关奖项并予以奖励,取得良好反应和效果。
四、学生方面
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监督,缺乏自我约束力,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迟到、早退、逃课。相当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认识不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课、英语、计算机等课上。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态度上的不端正,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需要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和规范,让学生端正态度,转变思维,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35.
[2]李雪萍.关于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思考[J].科学时代,2011,(1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