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怎样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210 日期:2024-03-30 来源:论文网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传授语文知识,使学生具备语文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堂教学、开启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同导演,学生是演员。因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做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方法最优化,信息传递多向化,引导学生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新方法,创造一个活跃,和谐的教学环境,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大门。
  在教材的处理上,力求灵活多变。通过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条件,激发大脑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春》一课时,教师可提问:作者是如何去描绘春的呢?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不断拓宽思维空间,从而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双赢的目的。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视、听、读、思、练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如,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去激发和诱导学生开启心智,挖掘潜能,使其真正实现眼、耳、口、脑的协调并用,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二、激发质疑的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用质疑激发学生思维是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提问的性质和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其效果。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个体之间差异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巧妙地提问引起学生联想和思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向教师质疑,教师对学生每一问都给予赞扬,学生受到鼓励,将更积极思考,去发现更多疑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由质疑而进行思维的习惯。
  三、利用多样化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 ,开放题的结论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但这些不唯一的结论或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分析《变色龙》中人物——那群人时,当解读完“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后,我把那群人定位成“庸俗、麻木的看客”。忽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质疑:
  “那群人并不麻木”
  “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笑谁?”
  “赫留金”
  “那群人站在谁的立场上笑?”
  “那群人笑赫留金自不量力。他们都清楚奥楚蔑洛夫是个趋炎附势、见风驶舵的人但还寄以希望。”
  “那群人既然都清楚,那为什么不同情受害者?”
  “他们要是同情受害者,就有可能遭受报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顾别人了。”
  “奥楚蔑洛夫是警官,有权……”(其他人插话、窃笑)
  “那群人簇拥谁,站在谁的立场上?”
  “奥楚蔑洛夫”
  “因此在对狗的态度上……”
  “是将军家的狗就夸赞,不是将军家的狗就贬斥。”
  “如同墙头草,随风倒。”
  “因而,这群人是庸俗的麻木的”
  “不是,他们很清醒”(仍旧坚持)
  此时大家都沉默了,需要空间缓和一下。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没错儿,将军家的!”这两句都是人群里的人说的。这让奥楚蔑洛夫多变了两次,再加上其他三次,太多,实际上写一次就行!”(有同学插话)
  “你说的是写法方面。”
  “读得认真,记忆犹新,说得不错。
如果作者只记一件事,你觉得有何效果?”
  “就没怎么有出乎意料的感觉”
  “含笑的泪’味也不浓”
  “因而作者在这里巧设环节五次变色,更突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驶舵的本质;那群人迎合强者,随风倒;折射了社会的扭曲,讽刺性强。”
  “现在你怎么认识那群人?”
  “一群庸俗、麻木者。”
  “他们即清醒又麻木。清醒的是,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也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自私、麻木是这个社会造成的!“
  仍旧坚持,坚持中有新的认识,这正是我们所要的结果。
  “像这样的人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碰到过?“
  “有,咱刚学过的《孔乙己》中的掌柜、主顾、短衣帮就是这类人,一味笑孔乙己,从不懂得怜悯,没有同情心。”
  “还有《范进中举》中的邻居们,中举前家里揭不开锅没有一个接济的,中举后竟都来送米送面。”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这几个同学能学以致用,做得好说得对。同学们再想想,在咱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类人呢?”
  学生们稍做沉思,既而雀跃之势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心为之一喜。
  “有,老师有,公交车上,上来一位老太太,其他人都视而不见,还把头扭向一边。”
  “在街上有两个年轻人发生了争执,一大群人围观,竟没有一个人出来劝止,甚至有人在挑衅。”
  “由此看来,同学们两耳也闻窗外事啊!有没有自己的亲身经历?”
  “比如说,在班里,同学的书掉了,很多人会在一旁幸灾乐祸。”
  “还有在餐厅,吃完饭放餐具时,溅人一身油渍,也有一部分人袖手旁观。”有的同学点头,表示肯定。
  “有一次,我和爸妈一起出去游玩。我从车窗里看见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在路口站着。过往的行人只是瞟她一眼,却没有一个人想帮助她。当时我在车里,心里很难受。可现在想来,其实我也充当了一个看客。”
  “同学们都具有了一定的阅历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如果说在十九世纪的俄国有这么一群麻木庸俗、自私自利的看客是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铸就的;如果说在十九世纪的中国有这么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是当时的黑暗社会造成的;那么,今天的“看客”又是什么酿成的呢?是这个社会,还是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各样的精神枷锁和灵魂的专制:人性中的虚浮、懦弱、迷信和懒惰……”
  学生们又沉默了,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给了他们空间。
  “难道今天的我们甘做一个看客?我们能做些什么?”
  “不!”(声音虽不洪亮,却让你感受到一股由心而发的澎湃的力量。)
  “从自己做起,不在嘲笑别人。”
  “要有一颗关爱之心。”
  “警惕麻痹大意、懦弱、浮躁、自私自利的思想。”
  “净化心灵,完善自我。”
  善抓契机,击情课堂,让学生的每一次思维的火花都尽显它的光芒。
  四、创设争论情境,鼓励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应培养他们大胆的探索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合理、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总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多样性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能使学生思有所得,学有所获。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