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总复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1002 日期:2024-03-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如何上好数学总复习课,是考前教师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摸清底数、梳理结构、归纳分类、合理测试、试卷评析。
  【关键词】总复习;精选;浓缩
  
  一、树立新复习理念,把握学生基础
  
  复习课并不是某一章节知识有序的重复,也不是所有知识点简单的罗列,复习之前首先要对本章(节)知识准确定位,要搞清楚哪些知识考?哪些知识不考?考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是什么?要知道让学生了解什么、会什么,发展什么。要明确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这就需要对本章(节)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炼,认真推敲,字斟句酌,对知识点及其内在的联系,条分缕析,哪些知识联系紧密能放在一起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迁移运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知识的发展过程是什么?哪些公式可放在一起记忆?哪些例题需要点拨,哪个知识点可以拓展等等。对学生来说,教师要清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哪些知识易混?哪些知识难记?哪些知识是大家共同的难点?哪些知识是中等生的弱项?差生应从哪些方面提高?优生要从哪些方面拓展等等。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知识。教师还是“度”的把握者。这个“度”低了,练习题太简单,学生能力上不去。这个“度”高了,有可能使学生化费过多的时间去钻研难题,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反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得不偿失。
  
  二、选择科学的复习方法
  
  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去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呢?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轻松,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知识结构,建立知识树。
  上第一节复习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构建了高中阶段的知识树,把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结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在高考中的地位进行梳理,把同学们在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晶对应地挂在珠宝树上,一般来讲我们可把它简单分为二个模块,即函数模块和几何模块。函数模块包含了集合、不等式、各类函数、数列、排列组合、概率等。几何模块包含了向量、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让学生对整个高中知识有一个总体了解和初步印象,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二)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图。
  每节课前要建立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图,让学生看书并回忆,按图将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应用、相互联系逐一完善。再通过师、生互相补充,共同探讨,加深理解,加强记忆。通过学生说、想、听、画等,暴露学生在知识和记忆上的缺陷,实现师生心灵和感情的沟通,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本节知识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位、作用,在对口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难易程度。
  (三)精选习题,一题多用、趣浓情深,提高解题艺术。
  习题的选择既要“面向中下”,又要“抓好两头”,问题的设计既要“小坡度,密台阶”,又要“一题多用”,“多题一解”。例如:我在复习“过已知点,求圆的切线方程”时,设置了下面的变式练习:①圆心在坐标原点,已知点在圆上。②圆心在坐标原点,已知点在圆外。③圆心不在坐标原点,已知点在圆上。④圆心不在坐标原点,已知点在圆外。类似的练习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
  
  三、合理安排各种测试
  
  职校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利用勤测的方式,能有效地赶走学生学习的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些测试,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催化剂,是提高中职校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保证。在复习中合理的安排一些测验,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又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通过测验,随时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效果,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底数。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促进教师和学生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全面掌握教学知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试卷分析,指导备考方针
  
  按知识点所在章节归纳讲解,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如将各题型中有关解析几何的考点一并找出,分析其对应的知识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对各章考查内容容易摸出规律,进而有的放失。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引导学生逐题分析,哪些题目采用逆向思维?哪些采用数形结合?哪些采用特殊值法?哪些要进行分类讨论?哪些可能丢根?此题知识点还可如何考查?还可以如何加深或拓广?同一题的不同解法和思路加以类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增加应变能力,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从解题方法上加以归纳和总结,并使得这些方法常想、常见,以便在实践中能迅速应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针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