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纤夫”到“牧者”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0993 日期:2024-03-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教师往往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应该思考的问题,除了自身千方百计的提高效率,教师更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帮助他们构建有效的学习模式。笔者认为,有效学习模式的建立应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良好的认知水平,成熟的学习经验,学习动机。
  【关键词】自主学习;认知;有效;模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我校目前正强力推行“生本”教育,其主旨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但许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有偏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学,如此理解自主学习显然是不对的,如果是这样,这种“牧羊式”的教学活动会最大的弱化教师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它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良好的认知水平
  
  物理学科的学习是抽象的,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结构理论,认为人类智慧生长期经历了3种表征系统阶段:动作性特征、映象性特征、符号性特征。以上3种表征系统阶段是逐步提高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对符号性表征的知识系统存在比较大的学习困难,而物理的学习很多都是符号化的,所以学生对符号性表征系统的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认知水平,也很大的影响了他的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这种能力。
  
  三、符号性表征的还原
  
  比如我们在进行惯性教学时,如果你直接告诉学生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他们将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人的认知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要求学生直接接受这样一个已经抽象处理的表征。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它还原,举例一个生活中的情景:人们在乘车时经历的启动和刹车过程感觉到的人的前倾和后仰的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它的存在,然后自然的过渡到对符号性表征的理解。
  1 正反例策略。
  质点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学生而言难就难在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视为质点,而有时却不能。教师可通过火车的两种情况: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时可视为质点;火车通过站台时不能视为质点,让学生体会质点的概念,最后自己排除认知过程中一些影响自己判断的干扰因素,以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2 提问策略。
  学生有时很难自己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知道学生容易犯错的热点,因此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问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巩固记忆,当然这也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3 迁移策略。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但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在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过程中,运用学习的迁移也是一种促进的办法。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有利于积极迁移的发生。例如在对点电荷概念的教学时,作为一个新提出的概念,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有过类似的模型,那就是质点,虽然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在概念的许多思想方法上,两者有许多相同的关键特征,点电荷的学习又会反过来强化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四、精选练习题
  
  练习的题目一定要精选,必须考虑到涉及到的概念、规律、知识点,注意难度适当,要循序渐进,防止不分层次不适当地提高练习要求,特别是不应以高考应试为标准,搞“一次到位”的“大运动量”的训练,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一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问题要有梯度的呈现给学生,使之具有连续性,对同种类型的题目,如不是重点、难点,尽量不要过多的重复,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 要在教学中做好渗透和迁移。
  在物理问题解决中也同样可以利用迁移,也就是经常强调的“举一反三”,教师在讲解题目时一定要讲透,注意归纳这类题目的思想方法和解决之道,而不是直奔答案。使之形成经验迁移到以后的同种类型的题目当中去,这是“正迁移”,但切记不能一味的强调让学生机械的记住这些“类型”而造成思维定势。避免使学生遇到类似的“形似而神不似”问题时,对正确解答造成消极的影响。这就是避免“负迁移”。教师可以把两类问题列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加深记忆。
  2 提倡一本错题集。
  错题集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途径,也是学生对以前学习过程的纪录和反思,使学生尽量避免犯重复错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起到强化作用,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把每个错误的题目都记下来,而是要指导他们记录那些易错的题目,且尽量不要重复。
  
  五、较强的学习动机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鼓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要达到有效的学习,学习动机是一种支配因素,如果没有学习动机,前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是不可能达到的,它们是建立在学习动机之上的,要有效地进行长期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