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8723 日期:2024-02-24 来源:论文网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更加关注新课程和教材,正在努力地研究和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点,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我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新教材及其特点,我认为:
  一、新教材栏目设置新颖灵活、图文并茂,具有启迪性、探究性,与旧教材相比,更具人性化。
  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搭配、风趣活泼、生动有趣,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大量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栏目,适当设问、引导、留白,加大了探索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每章章头大都以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引入;又以风趣贴切的语言引导,向学生展示身边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素材;引用真实的数据、图片或卡通形象,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认识初步”中,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的模型为章前图,从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图形中让学生找出自已熟悉的几何图形,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接着教材继续向学生展示一张张精美的、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及其展开图,以帖图、设问、“观察”、“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建立空间观念。
  二、新教材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应用,时代感更强。无论是作为教学引入,还是作为背景介绍,都引用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以天上的星星比作“点”,以夜空中的流星划过留下的光线比作“线”,以太阳比作圆,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非常形象;介绍了大量的数学文明史:以中国古代算经《九章算术》记数法――算筹来介绍有理数的运算;以世界最精确的钟――原子钟的误差来介绍正负数;以尼罗河的泛滥谈几何学的起源;关注社会生活:以“建筑工人砌砖拉线”、“木工师傅锯木板弹墨线”来介绍直线,非常生动;“从算式到方程”中的“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说明字母表示数,非常有趣;“概率与中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买彩票与中奖”的关系。
  在代数方面,新教材引入了市场营销、通信收费、银行贷款、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等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社会生活服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几何方面,新教材通过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平移、对称、翻折等动手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生活,学会合情推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新教材倡导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智慧、表达自己意见和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程度较高,课堂空前活跃,大多数学生发言主动,教师组织教学很顺利,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习基础不太好、性格内向、愿意在安静的环境下思考问题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多鼓励他们发言,或者直接安排这样的学生代表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就能提高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得这些学生也参与到集体的学习中来。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呈螺旋上升的方式,循环往复,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密切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互补性及递进性。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按照数量关系,安排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顺序关系,螺旋上升,强化方程和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的认识,如第11.3节“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新教材淡化了几何、代数的分界线,融几何、代数、统计于一体、相互交错、螺旋上升、逐步递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内容。新教材还关注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准备,有利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
  五、新教材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
  新教材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及每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有尊严的人,要关注每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数学学习机会。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转变方式,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新教材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驾驭和整合教材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新课程,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种挑战。现在,教师们普遍感到以往的知识不够用了。学生们思维空前活跃,敢想、敢说、敢问,特别是在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我们事先难以设想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探究知识和适应新教材、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