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8718 日期:2024-02-24 来源:论文网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学比较抽象,概念多、变化方式多,它相对其它科目来说显得较为深奥、难懂,这是全面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也使好多学生对物理望而却步、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体现就是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爱学和学好物理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客观地认识、理解和改造世界。笔者在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1 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提出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加强和设计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2.1 用实验导入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刚上时,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
  2.2 设计趣味、新奇、惊险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落,但实验结果是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又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这些新鲜刺激的演示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紧密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且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3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讲授难于理解的惯性概念,教师可将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学生们马上动脑动手,很快有同学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将纸条取了出来。然后讲授其中的道理,并结合坐车时人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解释停车时人向前倾,车突然起动时人向后倒的原因,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知识。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既诱导了学生兴趣的产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3 巧设质疑来诱发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要善于质疑,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如在讲授光的散射时,提出“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红光来表示危险的讯号?”像汽车遇到红灯要停、修路处设立红色安全标志等。原来红光的波长较长,易透过雨点、灰尘、雾珠等,不易散射,而且能透过这些透明的微粒,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再如许多学生就存在着“物体速度越来越快,所受作用力一定越来越大”、“动量越大,力就越大”、“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等错误观念,对于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教学中就要巧妙设计疑问,善于引导学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解惑释疑。这些学生对学习内容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所产生的疑惑、矛盾、好奇,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创设使学生处于一种求懂又未懂、似通又非通状态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 利用趣味故事和物理学史,引发学生好奇心
  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讲到“共振的危害”时,给学生讲一个著名的历史小故事:一支法国军队奉命连夜赶往另一军事阵地,整支队伍训练有素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在他们经过一座桥时,走着、走着,桥突然剧烈摇晃起来,最后一座素以坚固出名的桥就这样塌了,当然军队也掉落水中。马上,学生纷纷议论,带着惊讶的目光望着老师,教师顺势利导,指出是因为军队过桥时,步调一致,其行走的频率恰好等于那座桥的固有频率,从而引发共振,使桥身剧烈摇晃并最终塌陷。又如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闪电与其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适当讲解蕴涵着科学发展历程的物理学史,为物理科学教育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素材,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较全面而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如伽利略通过实验向至今仍在其它领域受人敬仰的亚里士多德发难;牛顿又是怎样将苹果的下落与月亮绕地球旋转联系起来;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等。这些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节课中,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由安培力的宏观表现领会到洛仑兹力的微观实质,很快掌握了洛仑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仑兹力大小的计算。在课堂上计算机将载有洛仑兹力的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得轻松、愉快,成功的喜悦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对新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大信息量的传授,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进行授课,用风趣的语言、富有哲理的幽默,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也可利用正确的评价、适当表扬来培养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还可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学习精神等。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趣味讲授,生动有趣的实验,新奇的导课方式等都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毫无兴趣,就会感到厌烦,更谈不上学好物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