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但当前计算机教学因材施教中普遍存在着几个误区: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这些误区的产生极大地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我们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地学习;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因材施教 误区 矫正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向一个班集体传授统一的内容,几十个学生则是以各自的方式来接受,这是一个矛盾。追溯到中国古代教育时期,很早就有因材施教的宝贵经验。著名教育家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他按照学生不同的特长进行教学,当不同的学生提出同一问题时,他往往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给以不同的乃至相反的解答。西方教育界更是极力主张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有的甚至反对集体教学,主张废除班级教学制。现今,我们要有相应的教育措施以适应学生个性的不同,顺应现今教学改革的潮流,在计算机教学中更应坚持因材施教。
二、计算机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产生的误区
1、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
班级授课主要是追求规模效益,表现出集体授课、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征;但它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自由、和谐方面则明显弱化了。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但通过互补可消除。遗憾的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一些人把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对立起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偏差。第一种现象认为班级授课所传授的内容是最基本的、主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如此因材施教只是徒劳无功。第二种现象是把教学活动等同于班级授课,班级授课结束,教学活动也随之结束。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忽视了课后辅导。第三种现象是把因材施教孤立于班级授课形式之外,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许多老师认为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
2、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主要表现在:在思想认识上,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以外需要个别施教的学生实属少数,如果每个学生都是因材施教的对象,岂不是对班级授课价值和意义的全面否定;在情感心理上,对全体学生亲疏有别、厚此薄彼,不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老师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满意的学生过分偏护、对不满意的学生疏而远之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行动上,把时间精力放在极少数“尖子生”、“优等生”身上,整堂课成了优等生的舞台秀,而其余学生却学得索然无味、云里雾里;在师生关系上,“尖子生”、“优等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差生”对教师则是恨而远之,教师对“尖子生”、“优等生”亲而爱之,对“差生”同样是恨而远之。因此,教师与“差生”之间“恨而远之”的双向关系的特征造成了永远无法逾越的感情屏障。
3、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
教师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外,还有诸多方面的难度:学生对象是无法确定的,千差万别的学生都是施教的对象;施教的内容是广泛的,施教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有小组和个别,有依靠任课教师和校内其他组织,有利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所有这些,表明了因材施教的变化性、艰巨性,给教师带来了难度并产生了畏难情绪。结果是教师普遍只重视班级授课,在班级授课上下功夫,忽视了因材施教。
三、矫正误区的若干策略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地学习。
(1)把学生分层次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编组,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具体到哪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教师要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开。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课堂多提问,多让他们练习,多辅导,多启发他们,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备课分层次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3)导学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一是程度不同,要求各异;二是分组学习,齐头并进;三是精心搭配合作小组;四是练习设计分层次。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因材施教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1)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需要,防止学生因不平等情感而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对待差生,情感上必须平等导向,使后进生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使他们与老师亲密无间、感情融洽。这样后进生就会激励自己在友好、平等的班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以适应良好环境的需要。
(2)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师生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沟通心灵的桥梁就是给予信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注意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增强学好计算机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以鼓励为主的情感导向
坚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信念。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能放开手脚,生动活泼有效地进行学习。
3、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
具体说,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也只有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学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师实现人生境界的阶梯。譬如,优秀教师魏书生、任小艾就是典型例子,他们把每个学生看成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倍加爱护,体察每个学生渴求的眼神,体会每个学生细微的变化,培养出了一个个发展健全、活泼可爱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材施教是他们成功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做到既统一要求又注重因材施教。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议计算机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