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解决当前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学习方法 自主性学习 数学课堂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自主性学习虽然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着手点却是转变教师教的观点和行为方式。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进入新世纪,各国数学课程改革掀起热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已全面展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自主性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而新课标也非常提倡利用教科书中的主题图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探索研究新知识。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各种几何图形时是比较轻松的,但我通过仔细研究教材,认为要把教学重点安排在组织各种操作性活动上,如折、剪、拼等。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或问题。但现行教材中缺乏有关七巧板的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于是我通过光盘资源及在互联网搜集到的大量七巧板的资料,经过系统的梳理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到学习中,充分利用光盘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激发了他们的求知识欲望,也为整节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每节课都能调动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自主性学习的氛围,那课堂教学的气氛就更加的生动。
二、民主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
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时间让给学生,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支持者的角色融入其中,这种民主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培养了主动自主性学习的态度。
三、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十分广泛,处处都是数学的影子,处处都是数学的魅力。
然而要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不仅要吸引学生了解数学的概念,每个概念的作用及互相间的联系;而且要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就该多开展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如利用数学原理搞一次手工制作比赛。从各式各样的手工中,要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手工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活动,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勤用勤学数学,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组织互动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核心成分,其关键因素又是“学生动”,教师配合着“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被动接受和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他们养成了一种惰性思维习惯。在自学过程中,我们把老师“教”的过程放手送给学生们,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甚至对于一些偏激或错误的创新,也不要忘加否认,让他们有说话的安全感,最起码要对他们的大胆发言给予肯定。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学习也是互动式学习的一个表现形式,它是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教师只要给学生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允许他们讨论争辩,并鼓励他们敢于同教材、教师挑战。这样,不仅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还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主性学习的自卑感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相同,不同时间段的情感也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差,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分数,不自觉地把他们作为差生看待,冷淡与歧视他们,形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反而使得学生很不喜欢该老师,导致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数学课。理想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心在灵上、情感上的融洽,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用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自主性学习的自卑感。
总之,这是我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一些做法。从实践中我体会到在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改变观念和调整教学行为模式,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从而促进素质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增长见识,以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式需要。
[参考文献]
[1]严士健 张奠宙 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第45页
[2]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第50页
[3]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第9页
[4]马忠林,数学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第179页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的自主性学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