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触动学生口语交际之“弦”
一、巧用图画,再现情境
都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图画是展开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今的教材中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图画实际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儿童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
如教《夏夜多美》这课时,我用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同学们看着生动的画面,纷纷举手说:小蚂蚁快滑进水里了,挥着手向睡莲求救!另一个同学补充说:睡莲伸出双手,笑着说,不用怕,我来帮你。你看,形象的画面让他们看得多真,还会说:“滑、挥、伸。”看得多仔细,说得多准确呀!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声音媒体、视频录像、演示逼真图画等,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充满感情色彩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激活语言思维,小朋友就不难理解夏夜的“美”了。
二、实物陈设,演示情境
实物展现,能最快吸引学生的眼球。
操作实物,演示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快进入观察,最想急于表达,在现实的情景中,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渴望表达的欲望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如教学《小兔运南瓜》这一课时,是我用过的最重的教具了,当我抱着南瓜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说:“我帮您!”“为什么你们觉得我需要帮忙呢?”我说,同学们回答:“老师都快走不动了,脸都红了。”“说得好,那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不费力地让南瓜再回到办公室。”同学们积极性可高了,一下子议论开去,我要求同学们要把小组讨论的办法说得清楚,选择办法最好的组来完成“送南瓜回家”的“光荣使命”,为了能获此殊荣,同学们讨论得更欢了,说得激动极了。交际进行得如此顺利,孩子们交流得也是如此自然。
三、师生共演,体验情境
蹲下身来,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教师的参与会成为学生更想活动的催化剂。孩子天生就有好奇的天性,对有趣的情节、人物,通常会激发其强烈的兴趣,而教师的参与更让他们有了动力,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
如我在教完《金色的秋天》这课后,用课件出示树叶纷纷落下的画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树叶妈妈告别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活动,我扮演树妈妈,学生充当树叶的角色,让学生说说树叶妈妈告别时会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妈妈,再见了,明年春天我再来陪伴你。”有的学生说:“妈妈,再见了,我去给小草野花作养料了。”……学生七嘴八舌,纷纷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就让学生有了表达的自信心。
交际情境的创设是交际的首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上列出了许多创设方式,我们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创造性地创设情境,整体性呈现情境,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关照孩子的交际能力,触动学生口语交际之“弦”,让孩子们在口语交际的蓝天下自由地飞翔!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